阅读历史 |

第三百零九章(1 / 2)

加入书签

皇帝语气忽然变得郑重:“此事若成,朝卿便是首功,朕愿封卿家为王。”

大夏立朝之初,还有功臣被封异姓王,如今渐渐绝迹,连司徒元也只封了威定公而已。

就算孙侞近,往日那样受到天子爱重,也从未得到过一句类似的承诺。

旁边的亲贵想劝皇帝不要直接轻语许诺这么大的利益,嘴唇嗫嚅几下,最终还是选择了保持沉默。

——毕竟眼下龙船上所有人的生机都系在朝轻岫身上,要说金银,估计人家也不缺,说到做官,人家多半不会,那确实得给对方一点额外激励,才好哄得小姑娘为天子拼命,至于事后如何,自然大有操作空间,他们完全可以在朝轻岫成功救驾之后,再过去晓以利害,劝得对方主动推辞这份过于厚重的封赏。

司徒元看了皇帝一眼。

封赏过厚,显得不太诚恳,他也有些怀疑天子是在给小姑娘画大饼,却不好擅自开口揣测皇帝心意。

朝轻岫睁着一双清亮的眼睛,看看皇帝,又看看威定公,始终没有开口,似乎尚且弄不明白当前状况。

司徒元叹息。

这还是个不满二十岁的小孩子,她哪里懂得官场上的弯弯绕绕。

皇帝见状,觉得朝轻岫多半已经对自己的提议动心,只是年轻腼腆,不愿意直接承认,于是立刻让内监拟旨。

——他考虑得很好,若是叛乱不能平顶,朝轻岫拿了圣旨也没用,若是叛乱当真平定,无论是清流还是权贵,都会劝说朝轻岫放弃王位,当然就算这个小姑娘不愿放弃也无妨,有爵位不代表有实权,对于如何限制有爵人家的权力,朝廷自有一套成熟的应对机制。

危急关头,天子身边人的办事效率自然得到了大幅提高,一道节制兵马的圣旨跟一道封王的圣旨飞快写定,而且还是皇帝亲笔。

圣旨需得加盖印章才有效率,因为出门在外,掌印官不在,好在当今天子习惯随身带着私人玺印,往日也常常直接写了条子,盖上章就让人去办,以便绕开中书省的监管,这回正好将这枚印章加盖在圣旨之上。

司徒元道:“叛贼一定也会注意龙虎营的动向,主将可能已经被看管住,倒是你可以直接去找公孙卫将军,如果他也不便,就去找他的副将。”然后又对朝轻岫形容了一下副将们的样貌。

朝轻岫点点头:“我都记住了。”

转眼圣旨已经写好,黄羊公公亲自将之碰到朝轻岫面前,朗声:“请庆扬侯接旨。”

朝轻岫闻言,撩起衣摆,一拜到地:“勤王护驾,义不容辞,草民出身草莽,王爵之位并非所愿,然而此次进京,的确有事求肯,盼官家能够答允。”

司徒公眉心微跳,神色也有些古怪。

他很想告诫朝轻岫,千万不要在此刻提要求,免得被皇帝认为是在挟恩图报,可对方话已出口,现在阻止,已经晚了。

果然,皇帝听见朝轻岫的话,目中迅速掠过一抹阴霾,面上却依旧是和

气笑着:“卿家尽管直言。”

朝轻岫正色:“孙侞近一党狼子野心,日日蒙蔽圣听,以至下情不上达,四海之内,民怨沸腾,暗中则阴谋串联朝臣,至有肘腋之患,草民恳求官家明旨降罪,以正视听。”

司徒元松了口气——眼下的叛乱明显就是孙侞近发起的,朝轻岫的要求只是解决叛军首脑,倒也并不为过。

亲贵们也很能理解,孙侞近这人巧言令色,事后万一皇帝心软,从轻发落,今日出头对抗他的人免不了要被报复,朝轻岫提前请下处置的旨意来,倒也干脆利落。

皇帝闻言,微微点头:“你提醒得很是。此贼狼子野心,且毫无忠孝之意,朕往日也有所觉,本来念他往日功绩,盼他能够悔悟,没想到养虎为患,让他做出这样人神共愤的事情来。”

他对孙侞近已有嫌恶之意,只是需要此人替自己压制清流,收拢江湖高手而已,若是没有龙船上的事,以皇帝对孙侞近的依赖,指不定真能再被后者三言两语哄骗过去,不再追究往日过失。然而眼下皇帝身陷叛乱之中,当然,并不介意顺便卖个人情给朝轻岫。

观庆侯忙道:“官家宽和,是叛贼们不忠不义,辜负了圣心。”

皇帝叹息一声,向黄羊公公一点头,身边内侍又麻利地取了一道空白圣旨来,洋洋洒洒写下孙侞近的十大罪状,表示要将此人革职下狱,全族问斩。

朝轻岫再拜:“多谢官家。”

皇帝看朝轻岫一直没起身,微微皱了下眉:“卿家还有何事?”

朝轻岫:“草民自江南而来,沿途得见民生多蹙,细细打探,才知此事与北臷议和之事有关,自朝廷与北臷议和以来,各地多加税赋,此约由孙侞近拟定,草民希望肃清叛乱后,官家能重议合约。”

“……”

旁观者听见她的话,简直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觉得此人不愧江湖豪杰,十分将生死置之度外。

一些本来觉得朝轻岫居心不良的亲贵们也改变了想法,认为她的确忠义,也的确耿直,整个人有着一种没在朝堂中锻炼过的清澈愚蠢感。

观庆侯靠近,小心扶着皇帝堂叔,轻声:“官家,庆扬侯也是一心为了朝廷考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