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5章 国难当头,当降圣人!(1 / 2)

加入书签

杜预又提起笔来,认真写道:“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好!好一个当降生圣人!”

唐皇还以为杜预在夸他是天降的圣人,傲然而立:“杜预,你果然慧眼识英雄,知道朕便是应运而生、天降大任、驱逐胡掳、拯救大唐与水火的圣人。”

范相等人齐刷刷无语。

杜预太狡猾了。

这马屁拍得山响,让皇帝心花怒放,却不动声色,段位极高。

比我们马屁水平强多了。

可恶啊。

杜预却笔锋一转:“予本布衣,耕读滁州,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据守,居滁州形势之地,得群山天堑之险。”

“啊?”

正在自我感觉良好的皇帝,立即怅然若失。感情你小子要夸的,不是朕啊?而是你自己啊?

一篇以大唐皇帝名义写的【镇国讨逆檄文】,竟然夸你自己?圣人当出?

这···

皇帝好气,眼神不善。

若在平时,有人敢在他面前,自称圣人,他一定会毫不犹豫,下令推出去斩杀。

无奈,此时他还有求于杜预,再大的气,也只能忍了。

杜预一笔一划,落在圣旨专用的圣笺上,屏息凝气,文气纵横汹涌,专心无比。.c0m

他以笔为刀,以纸为剑,以墨为炮,以砚为马,以诗为雄兵百万,以文为羽林三军,以檄文为平戎利器,以才气为斩妖雄师!

杜预书写的每一个字,化为对安禄山叛军的惊人伤害!

杜预书写的每一句话,都转为对大唐军民的惊人加持!

真正的文可破军、诗可杀人,战争檄文可万里平戎、流血千里!

正在万里战线、千座城池上,与叛军浴血奋战的大唐军民,听到杜预这文章,都激动热血沸腾,振臂一呼。

“天运循环,中原气盛!”

“我大唐,国运兴隆,国祚不绝啊!”

“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这圣人,我看必是杜预!”

“唯有杜解元,在这风雨如晦的危难关头,口含天宪,登高一呼,让我等绝望中看到一线希望!”

“比起毫无作为、被吓傻的朝廷,杜解元这才是圣人作为!”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唐皇不会想到,朝廷也不会想到,杜预代替唐皇起草【讨贼檄文】,其实没完全按唐皇的意图,杜预也有自己的计划。

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杜预是第一个站出来,以大唐帝国的名义,以镇国平戎战争檄文,昭告天下,激励人心的!

目睹过无数战争,特别是二战,杜预的见识比圣元大陆的人更广博、更清楚宣传的重要性,更清楚掌握话语权、动员权的意义,更了解战争中六神无主的百姓、民心对于强者的崇拜。

这,正是收拢民心、凝聚人望的最好时刻!

别忘了,二战中那些最令人铭记、难忘的时刻,莫不是领袖登高振臂一呼、激励民心的名场面。

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

丘吉尔,发表战争宣言。

英国女王,在广播中安抚百姓。

这些场面,让他们青史留名,万世流芳,被无数代人争相传颂、永久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安史之乱爆发,皇帝、太后六神无主、朝臣争先恐后、推诿扯皮的档口,杜预却挺身而出,以一篇名垂青史的【讨逆檄文】,向整个大唐全国亿兆军民、百姓,振臂一呼,列数安禄山十条大罪,无形中是一种极大的宣传。

这为杜预日后封圣、奠定了无比坚实的民望基础。

毕竟,这是圣人之言!

圣人,无非立功立德立言。

在危难时刻,方有圣人出世。

杜预龙飞凤舞,一笔一划,都虔诚无比、仿佛走在圣人之路上的圣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