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51 章(2 / 2)

加入书签

没有农药化肥,没有大型机械,百姓仿佛被钉在田地上一样,消磨着生命,也消耗着生命。他们如此勤劳,得到的也只是仅用于糊口的粮食。

邓绥又见刘隆长吁短叹,安慰他道:“慢慢都会好起来的。朝廷下诏在京师附近种吉贝花,若没有什么问题,就会向周边推广。百姓有了吉贝花,想必能熬过寒冬。”

刘隆听了,回想起前世的情形,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后世的繁荣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建造的。东汉虽然比后面的朝代基础差,但和前面的秦和西汉相比要好很多。

最起码有前人修理的旧渠,捯饬捯饬还能将就着用。

想到这里,刘隆苦中作乐笑起来,抬头又道:“咱们已经很好了。”

若是老天能长眼,来个风调雨顺,就更好了。

一再被上天辜负的刘隆想着若老天能给个好脸,让他变成唯心主义者也尚未可知。

然而,上天没给刘隆好脸,反而打了他的脸。

十月,天空又出现日食了。张衡的假说在刘隆和邓绥的推动下,在京师传播开来。

有人嗤之以鼻,认为他离经叛道,亵渎神明;有人心生好奇,对于张衡“所言”的验证,万分期待。

西汉末年,神秘主义的思潮充斥着整个社会,今儿母鸡变公鸡了,明儿遇见赤龙了,后儿看到麒麟脚印……从上到下,神神叨叨。

儒生们要求奉天法古,遵从天意,恢复古制。这么离谱的事情,王莽偏偏还信了,大建明堂辟雍,为了吉祥屡次改地名……原本的社会问题一件没有解决,颁布下去的命令反而成为新的问题。

王莽是真莽啊!儒生们敢说,他竟然敢信。王莽身灭之后,这股思潮

遭到巨大的打击,开始转向理性和务实。

但是在社会上,神秘主义依然残留在百姓的心中,张衡的日食假说在众人心中引发的震撼可想而知。

万事俱备,只待张衡预测出下一次日食出现的时间。

张衡:……我谢谢你哦!

老刘家的人坑死人不偿命。

日食发生后,连马融都暗戳戳问张衡:“这个你预测到了吗?”

张衡横了马融一眼,道:“我要是预测到了,就早写奏表上书了。”

马融笑笑,他见了同僚兼好友对日食的态度,自己也慢慢地不将日食和灾异联系起来,但心中仍然有疑惑。

“你说的是真的假的?”马融追着他问。

“不是说了吗?假说,假说,要验证的。你问这个干什么?”张衡最近被问得烦了。

“我注书用,嘿嘿。”马融仍然笑嘻嘻道。

张衡抹了一把脸,双眼红通通的,天文需要观察天象,白天不好观察,大多都在晚上观察。张衡他好多天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日食是一种天象,这是真的,但我的假说不一定是正确的。”张衡只能给出马融这样的解释来。

马融闻言点点头,鼓励他说:“你好好研究,等你研究出来,我用他注书,让你名流千古。”

张衡白了他一眼:“不用你注书,要真研究出来,我就能名流千古。”想到这里,张衡浑身充满了力量。

这种名流千古对张衡的吸引力,甚至比头香的诱惑还强。

不过,一件突发的事情打断了张衡对日食研究的迫切。

说是突发也尽不然,除了延平元年没有发生,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十郡国发生地震,波及益州和司隶,损失惨重。

刘隆自有记忆开始,印象中每年都会发生地震,而且震级都不小。房屋倒塌,大地裂开,触目惊心。

今年六月,河东郡出现地陷,方圆十几里的地瞬间塌了,形成一个黑黝黝的大洞,原本大洞上方居住的人无一幸免,全部死亡。

朝廷接到地震的消息后,迅速运转起来,派谒者吊死问伤,转运粮食药材赈济灾民。这些动作熟练地令人心疼。

伴随着地震而来的还有汉军作战失利的消息。凉州刺史率领军队与羌人发生战斗,大败,死伤八百余人。

战事自有母后做出奖惩。郁闷的刘隆找来张衡说话,讨论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

张衡听完,他也想弄明白原因,但现在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圣上,臣有预感日食能被预测到。但地震呢,观测之日便是地震发生之时。人又不能掘开土地,看地底下是什么引发了地震。”张衡道。

刘隆整了张嘴想说,地震是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引发的,但现在驾个船去倭国尚且需要从三韩中转,更不用说发现美洲环球航行了。

“地震发生的征兆呢?告知百姓地震发生前的征兆,在地震来临时,早一

点逃跑。”刘隆猛地想起这事来。

张衡说:“郡国长吏整理过,像什么六畜不宁井水浑浊之类的,都让三老啬夫传达给百姓了。”

刘隆的身体蓦地松下来,上下打量起张衡来。

对于现代人而言,张衡和地动仪通常是联系起来的。相比于张衡的辞赋作品,他的地动仪在后世更为出名。

张衡被刘隆看得寒毛直立,问道:“圣上,你有什么事情吗?”

刘隆先朝张衡和煦地笑了一笑,然后才说道:“张师傅,你能制造出测验地震的仪器吗?”

张衡的脸上露出迷茫的神色,他能吗?现在还是小年轻的张衡不知道他能不能。

看见张衡布满血丝的眼睛,刘隆懊恼地拍一下额头,道:“我给张师傅布置的事情太多了,张师傅你千万要保重身体。”

张衡听到皇帝徒弟的话,不知该感到欣慰,还是感到好气,深吸一口气说:“我会努力保重身体的,但是……”

张衡抬起头,刘隆洗耳恭听。

“这些事情都不是一个人一辈子能做到的,甚至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张衡忍无可忍,直接将其中的难处说出来。

刘隆点头表示明白,但是他几乎无能无力,自从高三之后,他脑子里关于天文地理的知识就一贫如洗。

“张师傅,你需要什么,尽管吩咐就是。”刘隆爽快地说道。

预测日食给他带来很大的压力,“狠话”放出去了,要是等待后人试验出来,他脸上多没面子啊。

“我在掖庭遇到一个小宫女,于天文算数上极有天赋。”张衡自从心一软接了皇帝培养继承者的命令后,就留心掖庭的奴婢,蔡伦也推荐来一些。

张衡需要的是天文算数一道的鬼才,而非人才。这些人虽好,但仅仅能够传承学问而已。

直到他遇到一个小姑娘,几乎是一点就通,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让张衡喜出望外,但她小宫女的身份让张衡有些棘手。

小宫女不同寺人,年龄小问题不大,但若再长几岁就不好说了。这恐怕会成为别人攻讦自己的借口,对自己和小宫女都不好。

“这有什么难的?母后曾派寺人向你们这些校书郎学习。有这样的旧例在,朕就派她向你学习天文算数,执弟子礼,再擢她为女史。”刘隆道。

张衡听完,觉得皇帝这个办法尚可,抬头沉吟一下,又道:“我还看重一个寺人。”

“哦,两个弟子也好,观测天象能轮换。”刘隆欣然应允,同时又好奇道:“朕竟然不知宫中还有这样聪颖的小姑娘。”

张衡笑道:“她今年十岁,叫仲姬,是一个聪颖伶俐的小女娘。”

“仲姬?”刘隆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下意识地转头看向江平。

侍立在一边的江平闻言看向张衡,问:“这名叫仲姬的女孩是否姓赵,还有个姐姐?”张衡点点头。

江平笑起来说:“启禀圣上,这仲姬不是旁人,就是王阿姆的小女儿,没想到竟然有这样的造化。”

刘隆恍然大悟:“怪不得我听过,她姐姐伯姚也是个能干的,现在在皇太后面前侍奉。王阿姆有两个好女儿。”

张衡听到后,脸上流露出开心的笑容:“真是巧了。”

刘隆说:“我回去就去下旨,让仲姬和……”

“李双。”

“和李双一起执弟子礼,受你教导。”刘隆继续道。张衡道谢。

刘隆与张衡分别,回到崇德殿后殿,向母后说了这件事。邓绥让他放手去做。宫里能干活的人多的是,但能入张衡这位大家眼的人却万里挑一。

刘隆与母后说话的时候,余光瞥见了马女史。

马秋练从新野回来后,整个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透出意气风发来。

刘隆看了眼马秋练,转头看向母后,劝道:“母后,你看马女史修整一段时间容光焕发,你有时间要多出去走走。”

“虽然母后朝政繁忙不能远行,但北宫景致尚可,母后多出去走动走动。”

说完这话,刘隆突然想起,在他的印象中,母后不是在崇德殿处理政务,就是在德阳殿上朝,几乎没有自己的娱乐方式、没有自己的爱好,一天到晚都在埋首处理政务。

这样的工作方式让刘隆脊背生寒,他就是这么没的呀!

于是,刘隆更加坚定敦促母后要劳逸结合的念头。不能让母后再这么干下去,不然,母后的身体早晚会出问题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