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九五章(1 / 2)

加入书签

众人就这么干看着,等鸡鸭被喂食土豆后,并没有异常反应,活蹦乱跳如初。

“这才吃了一次,不能作数,至少连着喂七天才行。”为了取信于人,沈知澜提出建议。

“澜哥儿说的对,确实要做的妥当些,东西挖完我们先回去吧,等确认无毒再上报。”沈与钰接口,“挖了一天泥巴,你们不累我都累了,早些回家安置。”

大伙儿干了半日体力活当然累的够呛,纷纷要求回家,登上马车脱离外人事先,他们才四仰八叉躺着,并且七嘴八舌讨论起来。

“这东西真能吃啊?”

“煮熟时好香,我差点没留口水。”

“产量这么大,是水稻麦子的好几倍吧?”

“要是上交给国库,能给我们封个官做么?”

沈知澜悠悠吐槽,“你可以先考虑从学堂结业的事。”

没毕业就混职场?想什么美事呢?

众人哄堂大笑,笑过后沈与钰说,“如果这东西真能吃,肯定是好事,别说做官,封爵也不是没有可能。还是澜哥儿你的手气好,经常从那么多种子里,慧眼挑中一个最厉害的。”

“我好奇嘛!看到不认识的东西就想试试,再说种地又没危险,谁不试?”

沈知澜做出特别云淡风轻的样子,“谁知道就种出来呢!其实真要说,还得是那些献种子的行商们厉害,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最后才收集来珍稀的种子。”

“这倒是,他们走过的地方好多啊,见识也多。”

话题一下子就歪到行商身上了,毕竟他们是真的见多识广,还留下很多传奇故事。

故事越扯越远,沈潭突然一脸神秘说,“你们讲的这些都不够传奇,我听的这个故事才传奇,想听吗?”

“快讲快讲,别卖关子。”

“那我就说了,你们可以边听边猜。”沈潭获得所有目光汇聚后,不紧不慢说起来:“上次我在清泉楼听到的,那个行商说是亲眼见闻。在他们本地有个丝绸商,生意做的很大,开了十多间铺子,可说是当地顶顶有名的商人。可是年岁渐大,家中只有一个孩儿能够继承家业。这孩子是千顷地里一根苗,金贵的很,千娇万宠长大,性子难免就不好,能耐也一般般。富商发愁的很,这偌大家财要是交给这孩儿继承,他有不善理财,早晚得被败光了。”

“为了这事,富商愁的都生病了。”

“有一日,富商去庙里祈福,正好遇到庙里给流浪儿布施,就碰见一个流浪儿,生的居然跟富商孩儿有五成的相似,可让富商好好吃了一惊。吃惊过后又灵机一动,觉得可以把人带回去刺激孩子,于是立马把流浪儿认成义子,带回了家。”

沈知澜插了一句,“做菜最怕灵机一动,做事也是,这纯属没事找事,早晚出事。”

“就是。”沈葵赞同。

沈潭猛拍大腿,“对啊,我也这么想!早晚出事!后来果不其然,富商觉得义子能刺激孩儿,几次拉

偏架,反而让儿子起了怨恨,在心里怀疑这个义子名不副实,再加上还有几分相似的长相,觉得只怕这是外室子,准备要转正呐!”

沈与锐倒吸冷气,目不转睛盯着沈潭,等待后续。

沈潭摊手,“亲子开始猛追猛打,义子也不是吃素的,两人闹着闹着闹出了真火,局面也愈发不可收拾,这中间还损失了几桩生意,得罪了不少生意伙伴,提前就把家业闹散一半。活该!富商悔不当初哇,可惜迟了,他想去跟亲子解释清楚,这义子只是陌生人,亲子也不肯相信。”

“什么叫引狼入室,这就是了,事情是他挑起来的,闹到现在想结束,难了。”沈与钰探身追问,“不过这义子到底从哪儿来的,当真是外室子嘛?”

“肯定吧,不然为什么长相相似呢?”

“这就是整个故事最神奇的部分了!”沈潭在一叠声催促下,终于肯开始解密,“一人斗法之际,亲子就已经查过义子的来历了,确实没查到任何可疑之处,富商更是指天发誓的说,他决没有做任何对不起妻子的事,义子绝不是他的亲子!”

“那就奇了怪了,难道真是人有相似,物有雷同?”沈知澜托下巴cos侦探,“有血缘关系的还未必相似呢,真会有陌生人长的相似?”

听说世上会有三个陌生人长的一样,难道这个定律应验了?

“富商纳闷,我也纳闷啊!”沈潭摊手,“这就成了个未解之谜,知道后来,富商家有个经年老仆生病,富商去探望总算提供了一丝线索,老仆说富商曾经有个兄弟,出生即夭折在外地,因为夭亡不入祖坟就托付给当地寺庙,顺着这条线一查,发现那兄弟其实没死,寺庙就一直养着那孩子,养到长大。而那义子,其实就是那兄弟的后代,也就是说义子其实是侄子!峰回路转,造化弄人呐!这谁能想到呢!”

“原来竟是这样。”

“居然是侄子,也是多了一个亲人,富商的名誉被洗清了,亲子原谅爹了吗?”

“这怎么可能?信任破裂了,哪有那么容易恢复?”沈知澜接话,“只能慢慢等时间冲淡一切。”

“是啊,反正说故事的行商说,他离开当地时,富商家里还闹腾着,不得安宁。”

“也是,慢慢磨吧。”

沈与锐听完故事插话,“你们说,真有这么神奇的事?我只在话本里听过,走丢的孩儿重新遇到,机缘巧合重逢家人?”

沈潭和沈葵闷闷一笑,指着沈知澜笑出声,“这才是问对人了,该问澜哥儿才对。”

“问我?”沈知澜一指自己,“为啥问我?我难道看过所有的话本么?”话音未落,他想起什么,好笑地一拍自己脑袋,

“忘了,忘了子期的事。”

韩子期不就是现成的例子吗?

于是哄堂大笑。

*

七日后,百珍园农官来报,食用过土豆的鸡鸭没出问题,好端端的。

农官说,既然无毒就该早日上报朝廷,调配更多农官来

,研究人能不能吃,和怎么大规模种植。

这是好事,沈知澜点头答应。

农官面露喜色,转身欲走,沈知澜才状似不经意提出,“等等,我想到什么,光找到一个新品种是大功劳,但不是最大的功劳,还有别的事要做。”

农官拱手,“澜公子有何见解?”

“见解谈不上,我只是提你们查漏补缺。”沈知澜一边揣度一边说,“之前皇上下令行商收集新品种,行商们也提供了,但每年有多少行商,在整个大焱的土地上行走,又可能遇到多少奇珍异种?而朝廷能看到,能用上的新种,不过是十中之一。然后想推广这些新种,又需要几十上百年,何时才能造福百姓?就像棉花,明明早就传入大焱,可过了一百多年才有人发现

棉花不光能观赏,还能做棉袄御寒,中间又有多少百姓受寒受冻呢?”

“百珍园天然有这个便利,有各小国上供的奇珍,还有行商们的进献,正该好好利用起来,分门别类逐一种植,到成熟后请医官上门辨认,能吃就吃,能入药就入药,岂不是造福万千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