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72 章(2 / 2)

加入书签

次日早上,雨过天晴,风平浪静。

一个格格,哪怕是长孙女,也不值得他们大动干戈。

只是在这件事中,大阿哥党觉得自己更胜一绸;太子党则有点可惜,没把大阿哥不孝的帽子坐实。

阿哥所,大阿哥抱着新鲜出炉的女儿笑开了花儿。

毕竟是第一个孩子,初为人父的他喜笑颜开,也不在乎忌讳不忌讳,进入产房,和大福晋聊起了下一胎嫡长子的计划。

生子伤身这几乎是常识性的东西,连续生子伤身不需要询问太医都知道。

然而,大福晋在听到这一句话后,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大阿哥只重视福晋对她而言就是一件好事。

他们院里也是有两个试婚格格的,虽身份低微,但怎么都是惠妃亲自挑选的,颜色不错,礼仪周全。

若大阿哥真想宠幸她们,即便作为福晋,也很难说什么做什么,这也是试婚格格很容易混出头的原因。

作为正妻的福晋看上去光鲜亮丽,也确实比后宅其他女人高太多,且轻易不得废,但要真活到人人都羡慕的漂亮,还是得面对诸多难关,其中又以子嗣最重。

大福晋只庆幸自家爷一心扑在大业上,对于美色不甚上心,或者说等他事成前不会上心,而她必须把握这一段不短的时间。

正因此,对于大阿哥这一句算得上承诺的话,大福晋听得喜上眉梢

,又闻惠妃那边也赐了许多礼,外加一座白玉送子观音,忙让心腹嬷嬷和大宫女亲自去钟粹宫感谢。

惠妃不止连夜给大福晋送去贺礼,次日一早,便亲自提溜着大阿哥,到寿康宫向皇太后报喜。

皇太后先前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百日孝,但赫舍里把这件事闹的不小,且也让她老人家知道了些风声。

她虽然明白太皇太后不是计较这些琐事的人,日夜思念的她,却做不到这么客观评价,只觉得大阿哥眼里怠慢他乌库妈妈。

皇太后虽然万事跟着康熙走,但也不是一点情绪不发的人,何况她都多大年纪,享受康熙的福也差不多了,即便有机会,谁还敢亏待她不成?

也因此,惠妃母子非但没得到好,还吃了一个小坑。

皇太后对于大阿哥嫡长女的赏赐,不仅没有特殊待遇,比公主还次了一等,这么明显的差距,却合乎规矩。

对此,母子俩反应各有不同。

胤禔把一切都化作对太子的敌意,只觉得胤礽着实可恶,假如不是他身后的赫舍里作妖,他们怎么会关注这个?

他面上不由带出点来。

而惠妃面上掩饰得完美,但心中的埋怨前朝宫宫上上下下辐射了一圈。

此事被毓庆宫太子知道,与大阿哥见面时,阴阳怪气了好些句子,把大阿哥的怒火再燃烧三层。

胤祉默默围观,额娘说的对,有时候大哥与太子的争斗真像稚童扯头花,损人不利己,让人高看一眼都不行。

也难怪汗阿玛见多了,会有一种只要不涉及前朝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心态,即便争得脸红脖子粗,还为他们添上类似于“胤祁胤祝打闹()”的兄弟滤镜。

不论如何,长孙女的出生因为时间不对蒙上一层阴影,好在阴影并未持续多久,如此刻的紫禁城,阳光洒了进来,只残留几朵浅浅的阴云挂在天空。

等一年差不多孝期过了,这个寒冬逐渐过去,康熙又下一个决策——

江南巡视。

因北方战事的影响,与记忆中的南巡时间并不一致。

后宫一部分女人对于江南了解不深,她们印象中还是几年前江南叛乱的时候,实在不懂万岁爷为什么要去那种混乱地方。

也有人一知半解,大概明白江南是一个富裕之乡,有很多好东西。

而作为汉妃的李氏与董佳氏,可能后宫没有人能比她们更懂了解现在的江南,但她们却把江南作为伤心之地,毕竟她们的父伯兄弟中便有人埋葬于那里。

正因如此,当佟皇贵妃在一次请安过后提出此事时,众妃的反应竟还比不上一次北巡塞外更积极。

马佳芸兰倒是对江南很有兴趣,不止因能够出紫禁城放风。

她在现代视频中看过江南古镇,但还是避免不了受到现代化影响,期待看见真正江南水乡的那种独特韵味。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润巘红嵯峨”、“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等。[1]

马佳芸兰自认为是自己没多少诗情画意的,但也背诵过许多古诗。

谁不向往江南好呢?!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