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物是人非(2 / 2)
楚江河洒脱一笑应承下来:“行啊,就是到时候别看花眼了就行。”
接下来两个人又说了一会话,在侨联的陪同下一起吃了顿晚饭。
吃完晚饭,楚江河就准备告辞,今天被赵士综一搅和,今天的课也没好好上,这几天还要请个假陪着他四处逛逛。
临走时,楚江河突然想起一件事,又跟着赵士综回了房间,最后拿着鼓鼓囊囊的一包东西这才回了学校。
回到宿舍里的时候,王建业他们几个都还没睡,这么长的时间相处之下,几个人早就亲如兄弟。
见楚江河这么晚回来,王建业难免问一句:“江河,这么晚了才回来,有什么事情?”
冯宇辉与孙向东两个人也关心的看着他,楚江河下午出去的时候,没跟他们说原因,只知道他是被侨联的人叫出去的。
面对几个人疑惑的目光,楚江河却没有过多的解释,将背着的皮包往桌上一丢,打开背包之后,从里面掏出一沓一沓灰黑色的钞票。
楚江河给他们一个人抛了一沓,满不在乎的说道:“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去买。”
王建业他们几个人接过这个钞票,看到面额是100的还有些奇怪,他们平时接触的最大面额也就是大团结,10块钱一张的,这100块钱一张的钞票他们还是第一次见。
王建业不愧是京城本地人,见多识广,看了一会手里的钞票之后,突然惊叫出声:“江河?!
这是外汇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冯宇辉与孙向东两个人也听过外汇券的名头,听到王建业喊出外汇券的名字之后,一脸惊喜的看着手里的钞票。
这就是外汇券?外汇券是特殊时期的产物,由于内地存在外汇管制,来华访问的外国人、归国的华侨等日益增多,他们手中的外汇却是五花八门,内地是禁止流通的。
于是在1980年4月1日,内地开始发行外汇券。
改革开放初期,生活用品定量供应,需凭票购买。
因此,为满足来华的外国人及归侨的需要,内地兴建了一批宾馆和商店。
既要便于这些外国人、华侨的消费,又要使他们区别于国内居民,因此,国家发行了外汇兑换券。
外籍人士须将所持外币兑换成外汇券,在指定范围内,与人民币等值使用。
在当时,拥有外汇券的人们,甚至比拥有人民币更牛!
因为,它拥有“特权”
。
外汇券能直接兑换美元,还能买到紧缺物品。
80年代的友谊商店、华侨商店,不是普通人都能进的,外汇券是这里的唯一流通货币,更是通行证。
在商店里,可以不定量地购买粮油,还可以买到最时髦的衣服、鞋子、化妆品,甚至是各种家电、万宝路香烟、瑞士名表等进口货。
比如,在上世纪80年代,电冰箱绝对是紧缺物品,在友谊商店里却一字排开,只要有外汇券就可以随意购买。
甚至有人说:如果钱能说话,外汇券的声音,比人民币大50%。
确实,根据当时的汇率,和人民币等值的外汇券,实际价值是人民币的一倍。
喜欢逆流1978从生产队开始()逆流1978从生产队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