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奋斗与盼头(2 / 2)
祖母她们都叫这个大墙门为坍烂墙门的,据说这大墙门在刚造好上梁的时候,风水先生要他们等到戴铁帽子的人走过才能放炮杖开始上梁。
但那一天,那些帮忙的左等右等都没见到戴铁帽子的人走过,有些不耐烦地和主人说:“风水先生都是嘴巴瞎嚼舌的,天下怎么可能有戴铁帽子的人的,不要去听他的胡言乱语了,我们管自做就好了。”
主人见时辰也近晌午了,客人和帮忙的都饿着肚子等吃饭的。
想想也是,便同意了,于是纷纷动手点炮开始。
可就是他们把这炮杖给放了之后,这天开始下起了雨,褚家潭的一个人从浦沿老街上买了口锅回来,一见下雨,又没带伞的,就把锅反过来用双手托举着走来了,正巧经过他们大门前的大路的。
这时那些帮忙的开始惊奇风水先生的话了,但炮杖已经放出了,上梁也已经差不多了,再惊奇也没用了。
大人们都认为是那个上梁时辰没到位导致了这个大墙门的坍塌,先是一把火烧掉了很多房子。
再就是它院内的主人都一直不是很好。
继霈自不必说,回家改造不必说,还弄得个脚残疾的。
和老婆又三天两头吵架当饭吃的,最后为划清界线两人离婚,他一个人住在南面的小屋里,老婆和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住北面的楼房里,女儿们都大了,儿子最小,但也参加生产队劳动了。
大女儿已经嫁给了那个C型晒场那边杨矜生的大儿子杨永发了,杨永发也是因为土地征用成了电化厂工人的。
继霈的堂弟杨继豪娶的老婆也是三天两头的吵架,在女儿四岁的时候也离婚走了。
按理两堂兄弟之间总该亲昵点的,可兄弟间似乎没矛盾,却偏偏叔嫂间矛盾很深,总为了晒个东西占了地方啦,水流到他(她)那地块啦...这些芝麻小事吵得要打架的。
唉,整个坍烂墙门就是一个吵架窝,周围邻居也习惯了,就每次当热闹看的。
再说回到生产队把鱼分好后,接下来就是每家每户开始准备搡年糕的事了。
搡年糕首先要掺好米,家家户户将从生产队分到的新晚稻谷碾成米后与糯米按5:1.5的配比掺和起来,晚米掺入比例的多少,要看糯米品种的糯性,自己一家的口味偏好而定,当然当家人有多年积累的经验。
接着就是淘米,男人们用竹丝脚箩挑到水边,卷起裤脚在冰冷水中边浸泡边淘洗,粉的粗细要影响年糕的口感。
挑回家中,倒在广口的竹簸篮里,以晾干表面水份。
这时的磨房热闹非凡,磨机日夜轰鸣,人们挑进的是米,挑出的是粉,磨房里箩担排着长长的队。
轮到了,过称胖米(淘洗后的米),按份量交钱。
帮着把胖米抬高倒入机斗中,打开米闸,只见米粒欢快地似水流进入机腔,转眼磨细又进入旋风收集器中,下套有布袋,风吹得鼓鼓的,女人们不时小心地把布袋中米粉勒入篾脚箩中,一场机磨下来,不是变成白毛女,就是白发苍苍。
挑回家的粉要注意散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搡年糕的时候一般是要好的几户人家约在一起在某一户家里开糕阵搡上一天,如果户数多或年糕数量多的会打上一天一夜。
每家每户都会让自己家年轻力壮的人来合作搡年糕,劳力缺乏的人家会叫亲戚来帮忙的。
一般家里的灶在连续不断地烧上一段时间后都会烧坏的,到时又得花钱央人来打灶的,所以有的人家一般就不愿意让人来家里开糕阵的。
孙荣然家是年年有人来约开灶搡年糕的,因为孙继刚会打灶,他自己会在天井里提前几天打一个临时的土灶,等年糕搡好后再把它拆除的,因此不必担心自己家里烧饭的灶坏不坏的,来参与合作的也不用因为烧坏灶而感到难为情的。
加上搡年糕的时候往往需要一个力气好点的人在石臼里把年糕不停地从边上折到中心让搡年糕人的木槌落在那中心打出一个深深的窝,然后折糕的人再把边上的糕折入这窝里,让人搡下去,在石臼中的年糕不仅烫而且粘,这个折糕的人既需要力气好,又需要眼明手快的,因为搡年糕的木槌很快又会落下来,他必须及时将手撤离出来的,折的时间长了,他的手指会被烫的有点发白而皮裂的,所以一般人不会折糕。
而孙继刚却能干这活,这又是人家喜欢来荣然家约糕阵的一个原因。
搡年糕的那一天,人们纷纷把米粉挑到孙荣然家里,顺便把棉花杆这些柴火也挑来的。
搡年糕是属于很庄重的事的,必须先焚香点烛敬拜灶神,希望灶火在烧的时候能顺利让每一篜的米粉都很快熟的。
女人不能走入搡年糕的厢屋里的,怕冲撞了菩萨,让搡糕的事不顺利的。
厢屋堂一侧的石捣臼早已就位了,旁边放着一张小凳,上面放着一盆热水,折糕时是不能用冷水的,盆里还有一把饭铲,到时能用来把黏在石臼上的年糕铲下来的。
堂前焚着香炉,石臼对面的另一侧放着一块门板,这是用来把搡好的糕球摊平成圆圆的年糕用的,门板上还放着一盘食用红色素泡的水,盘里还有一团棉花浸在色素水中和一支毛笔,一颗用萝卜雕刻成的五角星印章。
这时,厢屋内搡年糕的人高举着木槌退后几步然后飞快跑向石捣臼,然后用力将木槌夯到年糕的正中心,人顺势用脚一推地面腾空骑在木槌柄上,似乎可以加重那一下槌的力道的。
嘴巴里还响亮喊一声“嗨驺”
。
大冷的天搡年糕的都开始打赤膊上阵了,相互挑战谁拿的木槌粗重,谁能把年糕团给打穿的。
而室外临时灶边,灶上一口大锅,女人老人在灶后烧火,大火烧开水。
锅上架一木制蒸桶,上口略大下口略小,便于出粉。
底是通的,内中底部安有活动的竹片制成蒸架,形似清朝官员的红缨帽,上尖下圆。
上覆蒸布,以防止粉漏下,又能使锅中蒸汽较均匀进入蒸桶之中。
这道工序叫上粉。
上粉前视粉的水份含量加入小量水以及盐掺和均匀作最后调整,这叫[先粉],用大碗盛好粉,把粉均匀撒入桶中,经验是,那里蒸汽大往那里撒,到上面光线好了,看那里粉色暗往那里撒,因为暗是熟的标志。
慢慢地粉上到了桶口,待最后一层粉熟了,上篜的师傅就对外一声喊:圆!
这上篜的师傅技术可要好的,要把控的住时间的。
搡年糕的折糕师傅听到“圆”
字后立马将年糕逐渐收成一个大圆球从石捣球中捧出拿到另一侧的摊糕板的方巾上,由别的人将年糕摊薄成一个大圆饼后,便用红笔在上面写上花好月圆、四季发财等好词的,并敲上红五星印,但每家的第一篜年糕都写“敬神如在”
的,这年糕过年时要被割成四小块,每个字一块的放在八仙桌上请菩萨的。
这边年糕已出臼,那边上篜师傅也将篜桶抱来将蒸熟的米粉倒到捣臼里,于是再开始。
这样一直重复到所有年糕都搡好,人们一直兴高采烈,屋内的热闹丝毫未有消退的,孙荣然这些小孩子们会来讨个糕掬团(就是折糕人顺手从捣臼内先扯出一小团年糕)先解解馋,天若大雪,则搡年糕的气氛更是热烈的了。
大门外天空中是漫无边际的鹅毛大雪纷纷扬扬,雪如同那年糕的粉那样洁白,人们会感到挑的日子真的不错,“大雪兆丰年”
,“年糕年糕年年高”
,明年的好日子就在这雪里,年糕里了。
喜欢稼穑人生()稼穑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