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孝(2 / 2)
先不说她院里有四个粗使婆子和四个小丫头,正院的眼线未必就只有一个,就算把陈婆子退了,再换一个人来,也难保不是正院的人啊?
就算一开始不是,也未必不会被收买。
她想做的已经做完了。
孟绮霜一年前就想拿谢寒对付她,现在知道了谢寒回来还特地要见她,她会不会还想做什么?
多亏谢寒的配合,所有嫌疑她已经在林如海面前洗清了,也暗示了他有人拿她和谢寒做过文章。
她会很想知道,如果孟绮霜或别的什么人故技重施,结果会怎样?
至于明光院有人往外传递消息这事,姜宁只能说,陈婆子又进不来卧房。
她不介意贾敏知道她过得有多快乐,也不介意贾敏知道林如海在她这都做了什么。贾敏想知道……那就随她好了……
姜宁下午好好活动过了,晚上胃口大开,吃掉了小半盘金银肘子。
还是想拿肘子汤拌饭……
末世那几年,她最爱吃的就是肉汤拌大米饭。肉渣和米饭混在一起,别提多香了。
姜宁不无遗憾地离桌,在院里看了一会星星,看见桃嬷嬷脸带怒色回来。
“怎么了?”姜宁笑迎上去,“大哥一回来就惹嬷嬷生气了?”
桃嬷嬷恨恨地:“这个不争气的种子,亏我还操心……”怕被别人听出来什么,便闭口不再提。
姜宁心里一叹。
谢寒不愿意结婚吗?
她今天应该已经表现得够明显了。
——她现在是林如海的妾。
如果是为了她,何必呢……
这个晚上,姜宁难得想事情晚睡了一会。
桃嬷嬷转述谢寒不想说亲的理由:这几年他都会南北各处走,娶了媳妇也只能把人丢在家里,便是岁雪出去了,和新媳妇两个年轻女人住着也太不安全,不如还是等几年。何况拂云和抱月未必真看得上他,不必白让姑娘——姜宁——费心。
这些理由简直无懈可击。
br /> 姜宁又没办法亲自去劝他,问明白他到底是怎么想的,索性决定不管了。
她愿意支持谢寒买房或给他生意启动资金报答他,也愿意干脆养他一辈子,但她又不是谢寒的妈,管不了他结婚不结婚。
天大地大,睡觉最大。
*
十月快过去时,林如海让人给姜宁端来八十两金子,说是今年她两个庄子上的出息。
姜宁笑问:“老爷这是贴补了我多少?”
她那两个小庄子上的出息,就算全折成银子,顶天也就六百两,还是在风调雨顺,全年无灾的情况下。
本朝官方金银兑换比是一比十,但实际上,一两金子比十两白银更稀有,更是硬通货。
再加上给庄头的打赏也是林如海出的,他这一出手,至少也是三百多两。
林如海当然没正面回答,只笑道:“没多少,妹妹收着罢。”
姜宁才不管他是为什么补贴这么多,总之是好事:“那我可就无功受禄了。”
她心里美美盘算:
林如海第一年给了八十两金子,明年至少也是六十两吧?难道只补贴一年,第二年就原数给了?那还是个老爷的样吗?
一年多赚二百两,十五年就是三千两!连京里的四进宅子都能买一套了。
而且,这钱对她来说不少,在林家只是九牛一毛,她拿着一点也不心虚。
嘿嘿。
*
第二年,林如海依旧给姜宁拿了八十两金子。
第三年,孟秋七月。
还不到庄子上送出息来的日子,林老太太离世已过二十七个月。
林家出孝了。
*
桃嬷嬷拿了六七身颜色鲜妍的衣裳出来给姜宁看。
穿了两年多素净衣服,再看这些大红大绿,想着外头的秋老虎天气,姜宁只觉得热气已经扑脸上了。
“不是还改了几身浅粉淡黄的吗?”姜宁问。
她长高了快两寸,两三年前做的衣服还簇新呢就有些小了。但林家并无奢靡风气,当年给她做衣服时
都留了放量。出孝的前几个月,桃嬷嬷就领着丫头们给她改衣服。
近百身衣服,几乎全改完了,还做了好几身新的……
桃嬷嬷不肯找姜宁想要的衣服,暗示:“老爷说不定会来。”
姜宁挥退丫头们,才无奈说:“……嬷嬷看老爷像急色的人吗?再说这才出孝,首要大事是起复,我看老爷未必有那个心。”
桃嬷嬷想反驳:男人再看着斯文儒雅也离不开那事儿。就是那没了根的太监发达了还要娶几房妻妾呢。老爷都憋了快三年了,还不来后院,那还是男人吗?
男人什么样,其实姜宁比桃嬷嬷更懂——她睡过的男人一只手数不过来。
但是:“起复这样大事,老爷必会和太太商议。”
前面还有一位正房太太呢。
桃嬷嬷沉默了一会:“可老爷都三十了,一定心急子嗣。”
姜宁:“太太也好好养了两年多了。”
桃嬷嬷很有些消沉。
姜宁只说:“嬷嬷,我只是姜姨娘,不是姜太太。”
或许是这两年来,林如海每两三天就来吃一次饭,教她写字、读书、作画,甚至作诗——咳,作诗大失败,一留就是半天,给了桃嬷嬷错觉吗?
两刻钟后。
姜宁如愿穿上了白绫裹胸,葱绿裙子和淡黄褙子,吃了一大口酥酪下肚。
真是又甜又香嘿。
*
正午,日光晃得人心烦。
午饭已毕,贾敏坐在罗汉床上,搅了半日浇着玫瑰卤的酸奶,一口也没吃就放在了一边。
“老爷……如海。”分明是夫妻日常说话,贾敏却莫名有些心慌,“二哥上回来信,说咱们最好回京……”
这两年,如海似乎是有意远着贾家。
“起复的事我已有了主意,旨意应很快就到。”林如海硬下心肠,“不必二哥费心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