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第 261 章(2 / 2)
这才是高明。
区别就在奖金包。
国企喜欢拉平均数吃大锅饭,她不干这事儿。
华英厂的奖金跟工资的比例就很玄乎,但看工资,是跟其他国有企业差不多的,区别在于奖金,有时候奖金发的多,能盖过全年的工资了去。
这样一来,老员工也放了心。
谁不知道最赚钱的产品线,还是原来的老产品线,新的产品线卖校服,一件衣服净利润只有五块六块的,怎么能跟卖沙发的比。
老员工一下子就没话讲了。
就连平常拽的跟二五八万的杨阳,也不得不对范晓娟竖起大拇指:“你这主意真好。”
新员工也没有意见,进来的时候有面试,那种不行的混日子的也进不来。
华英厂不扣工资,还有加班费,不但有加班费,还有奖金!
就算是产品线现在的收益不如老员工,但是人人都憋足了一股子劲儿,老员工干的量少,新员工就要干出加倍的,争取年底的时候发奖金,也要跟老员工比着来。
老员工也不服气啊,谁说就你们能干了,我们也能干。
原本只有一条产品线,大家和乐融融,现在有两条产品线了,干啥都要比着来,谁也不服气谁。
按说公司的气氛应该没以前好吧。
但是两个月下来,也只见到两边的人喊口号,比着来,其他更过分的也没见了。
不单杨阳服她,其他人也服。
就连杨阳都跑来问:“范晓娟,我原本以为你是要她们打起来呢。”
范晓娟也是看过很多宫斗剧朝堂剧的,格局上比杨阳就大了那么一个信号格。
“那你就不懂了,什么叫制衡,如果只有一条产品线,咱们这群老员工飘的都不知道去哪了,你看看现在不是挺好?”底下的人抱团,是好事,也未必全部都是好事,要是哪天没人制得住她们了,就麻烦大了。
现在好啊,都争着表现,偷懒耍滑的人也少了,干活的人就多了,工作效率肉眼可见的提升。
范晓娟现在提议要去沪市开专卖店,而且是购买店铺,管理层都是一片哗然:“咱们真的要去沪市开专卖店了。”
“那可就太神气了,原来跟我一起参加工作那几个,现在都可羡慕我了。”
原本大家都差,也就没看出太大的差别,现在不一样了,人家华英厂山鸡变凤凰,来一个华丽的大变身,周围的人连眼神都不对了。
羡慕的是有,大部分人都是怀着恶意的揣测。
华英能风光几年?
谁没风光过啊,当初食品供应公司,多好的肥差,政策宽松了下来,那种企业就没什么可令人羡慕的了,这都五年没涨过工资。
国企不开除人,那其实就是要逼着你自己走。
谁还没个想风光的时候了呢,华英现在要在沪市开专卖店,就是告诉圈子里面那些整天盼着华英垮台,好多点闲时话题的人。
——华英没倒,不但没倒,咱们且还在蹦跶着呢。
这国企平常就要低调,发了奖金总不能搬着钱去阳台晒对吧,但开分店,可不就是个很好的炫耀途径?
“还是要买店铺,哟嚯,咱们公司可真是牛大发了啊。”
“沪市跟京市都是好地方,咱们公司的衣服要是卖到沪市,那才叫一个体面呢。”
“按照咱们公司的规模,做大一点也不是没可能,但是要自己买商铺,资金量就不够了,还不如租房子干呢,租房能花几个钱,只要产线不停下来,咱们衣服挂上架就能卖!”当然也有这种盲目自信党。
“有咱们小范把关,以后专卖店能开到一百家,咱们下一个阶段的口号,就是百家专卖店遍布全国!”
最体面的当然是沪市京市几个大城市都有自己的专卖店。
开遍全国!
按照范晓娟这个方法,专卖店不可能开太多,她要买商铺,自己装修然后租给自己。
这想法谁能扛得住啊,公司里面的人都反对,主要是京市这几家专卖店的现金流周转太好了,给人错觉,就是专卖店只要继续开下去,每一家都会有这样的规模。
范晓娟清了清嗓子:“沪市的专卖店肯定要开,这一点是咱们在上次的讨论中已经确定好了的。”
但是她这一趟去了沪市,还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老朱同志把范晓娟请进办公室。
“小范呐。”
“朱总,您先别开口,让我猜猜您要说啥。”范晓娟心里跟明镜儿一样 ,她做的再好也没有用,在公司的资历这样摆着,国企就是这样,要论资排辈,她说话还是不够有份量。
老朱同志开口:“是有这个意思,大家都想看见成果。”
可是开店哪有那么好开,说挣钱就财源滚滚,正当路边的人是傻的哦。
九十年代盲目自信,盲目扩张,最后资金链断裂阵亡的企业不在少数,范晓娟就算是再飘,也没有飘尘那样,她很自信自己能稳稳的带着这艘船上的人平稳航行,只要船上的人别乱晃。
范晓娟拿出去年的销售表格:“朱总,给您看看去年四家专卖店,两家专柜的销售额,您再看看咱们适不适合盲目扩张。”
平均每家店的销售额有五十多万,全年下来的现金流有三千多万。
这里面,光家具的销售额就占了三分之一。
家具的利润目前占据华英最大的份额,也最有挑战性,热销的款式也最容易被模仿,一旦市场上出现了同款,开始打起来价格战,利润也会大幅度下滑。
对于一个仅仅只有五百多人的小型企业来说,华英的起死回生创造了奇迹。
朱总摇摇头:“并不是我不认同你的观点,小范——”
范晓娟以为他还要继续刚刚在会议室的论点呢。
朱总啊,咱们不能太飘啊,所有人都只会算乘法,六家店年销售额三千多万,那六十家岂不就是三个多亿?
赚钱要是这么容易就好了。
朱总怒了:“你还能让人说句话不!”
范晓娟尴尬:“您,您说。”
朱总从抽屉上拿出一份报纸:“京市日报,你看过吧,人家说要来咱们厂采访一下,我这么大年纪了,也就不出这个风头了,这事儿就交给你了啊,改革的事情你比我懂,解决就业问题的事儿你也比我懂。”
范晓娟:“.......”
您是甩锅侠吗,可采访这事儿我也不懂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