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0章 谁是君来谁是臣(2 / 2)

加入书签

某一刻,夏皇眉梢忽然一动,沉声道:「出来吧。」

三道身影,从殿内浮现而出。

楚国国师微微一笑,说道:「我们猜测,陛下可能不是那位纵横家的对手,奉老师之命,特来相助陛下……」

夏皇目光微敛,有这三人相助,朝廷可定。

楚国国师道:「陛下的寿元不多,赵国,就交给齐国和楚国了,等到他们攻下赵国之后,再向大夏投降,助力陛下一统天下,踏入圣人之境……」

夏皇微微点头,脸上没有什麽表情,心中却已经动了杀机。

等到他一统天下,踏入第七境时,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这些纵横家杀的一个不留!

这些人唯恐天下不乱,他们对皇家的威胁,仅次于儒家。

不过,让他想不通的是,儒家以前,并不是这样的,他们虽然心怀百姓,但也不会忤逆君王,到底从什麽时候起,大夏的儒家,变成了这样的一群反贼乱党……

片刻后,皇宫某殿,三位纵横家聚在一起。

布下隔音屏障后,魏国国师道:「那夏皇对我们动了杀机。」

齐国国师一脸不屑,道:「一个运气好的庸才而已,若非背后有纵横家相助,他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魏国国师依旧对此耿耿于怀,沉声道:「若是没有那人相助,夏国会第一个被灭,他也是第一个死的,『朕这一生如履薄冰,走到今日,全靠自己』,我呸,就他这个废物也配如履薄冰?」

已经是大陆最强大王朝的皇帝,在他们口中,也只能得到「庸才」和「废物」的评价。

大陆历史上,曾经涌现出无数惊才绝艳的帝王,还不是要受纵横家操控,夏皇和他们相比,还远远不如。

而他们的老师,更是大陆上唯一一位圣人,大陆是分是合,也只是他一个念头。

所谓的大夏皇帝,他们自然不会放在眼中。

楚国国师舒了口气,说道:「不过,老夫倒是真的想见一见他背后那位纵横家,倘若夏国真的一统天下了,他怕是会成为和老师一样的存在……」

老师之所以成圣,就是因为他以一己之力,分裂了那个庞大的王朝,一手制造了延续几百年的战国时代,如今的大陆局势,也是老师奠定的。

倘若有纵横家能够反其道而行之,重现天下一统,自然也能成为圣人。

事实上,如果不是他们唤醒了老师,及时阻止了这一切,那人或许已经成功了。

这种盘外之招,对于纵横家来说,极为耻辱。

三人皆败于夏国那位神秘的纵横家之手,对他没有什麽怨恨,只有佩服。

纵横家,就该立于这片大陆之巅,哪怕站在巅峰的不是他们。

而除了他们纵横家之外,什麽世家,什麽皇帝,又或者什麽儒家法家,不过是他们随手操弄的玩具而已……

……

至圣三十七年。

大年初一。

这一个年,长安无数人过的极为压抑。

陛下欲废新法,重启旧法,左右二相联手,陛下的圣旨,与废纸无异,这几日频繁接见世家官员,一场有形的风暴,已经在长安上空酝酿成型。

今年的大朝会,必然会发生很多大事。

大夏各州的重要官员,最晚的,也在几日前来到了长安。

过去的一年,是大陆局势飞速变幻的一年,五大王朝之一的魏国彻底覆灭,另外两个,也面临灭国危机,大夏抓住了机遇,一跃成为大陆霸主,开年的大朝会上,应该有很多事情要说。

不过今年,朝会之上,却极其安静。

圣眷二十年的大理寺卿失宠,左右二相在朝公然忤逆陛下,这些事情,怕是在今日会有所了断,就连主持大朝会的礼部尚书,都被一种肃杀的氛围,压得喘不过气来。

深吸口气之后,他还是第一个站了出来,沉声道:「臣礼部尚书杜元,谨奏天听,伏惟陛下圣德昭昭,垂裳而治四海;皇猷翼翼,执象以抚万方……」

以长篇歌颂陛下功德作为开场后,他退到一边,说道:「接下来,请中书省面圣述职。」

每年大朝会,朝中各部都要在陛下面前述职,这也是大朝会历时最久,最为繁琐的环节。

礼部尚书杜元的话音落下之后,坐在上方的夏皇摆了摆手,说道:「述职先不急,朕让你们废止新法,重启旧法的事情,中书省办的怎麽样了?」

话音落下,整座大殿,噤若寒蝉。

谁都知道,这几日,左右二相和陛下的矛盾,已经激化的不可调和,陛下的命令,中书省全然不理,此刻又该如何作答?

终于,左相上前一步,说道:「回陛下,新法惠及天下,深受百姓好评,旧法积弊积恶,备受诟病,不宜重启,臣以为,陛下应三思而后行……」

夏皇沉默片刻,淡淡说道:「朕已经三思过了,中书省依旨行事,此事无需再议,你们中书省要是做不了,朕可以换人来做,京兆尹何在?」

金殿众官员听得心惊胆战,陛下虽然语气平淡,但对左相的不满,显然已经压抑不住了。

京兆尹的位置,极其特殊,其掌管着整个京畿之地,官职虽是正三品,但比起同级别的六部尚书,九寺寺卿,权力不知道大了多少,只不过,这些年来,在陛下的圣恩之下,大理寺卿权柄太重,上一任京兆尹林甫之,虽然也是朝中巨擘,但从始至终,都被他压的抬不起头来……

现任京兆尹名为张尚,其原是中书舍人,因前任京兆尹林甫之牵涉到当年谋害太子一案身亡,他便顺势补了上去,此后在朝中行事颇为低调,许多朝臣,对他甚至没有什麽印象。

陛下说完那句话很久,殿内都没有回应传来。

不少官员心中疑惑,京兆尹莫非是缺席了大朝会?

不可能,这种场合,他哪怕病的起不来床,也得来金殿站着。

大殿最前方,官员们的目光,纷纷望向一道身影。

京兆尹张尚正好好的站在那里,但却没有任何反应,好像没有听到陛下刚才叫他一样,莫非是睡着了?

有人正欲小声提醒,上方再次传来威严的声音:「京兆尹何在!」

张尚站在原地,依旧一动不动。

一丝尴尬的气氛,开始在大殿内蔓延。

就在夏皇自己的面子,都有些挂不住时,大殿之内,忽然传来另一道声音。

「张大人,陛下唤你呢。」

听到这句话,京兆尹张尚这才向前迈出一步,抱着笏板道:「臣在。」

夏皇瞳孔微缩,望向殿内一道身影。

众朝臣的目光,也惊骇的望向殿前一人。

京兆尹对陛下的话置若罔闻,直到大理寺卿开口,才回应陛下……,这,这是要翻天啊!

龙椅之上,夏皇缓缓的站了起来,问道:「你刚才没有听到朕的话吗?」

京兆尹抬起头,说道:「回陛下,臣的耳朵有些不好使,刚才没听到。」

夏皇目光灼灼的看着他,沉默许久,重新坐下,说道:「京兆尹乃朝中要职,你既然耳朵不好使,就换个人来坐吧,京兆少尹呢?」

京兆少尹有两位,一位是前长安令裴哲,同样因「双王之乱」而受益,从长安令的位置上连升两级,成为京兆少尹,另一位少尹姓陆,与裴哲的经历相似,也是那次事件的受益者。

这两人,真是走了狗屎运,今日恐怕有人又要连升两级了。

然而,当陛下话音落下之后,大殿之内,又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和刚才的情形,如出一辙。

最终,还是大理寺卿李玄靖开口:「裴大人,陆大人,该回陛下的话了。」

裴哲和陆巡两位京兆少尹这才站出来,对夏皇拱了拱手,说道:「臣在。」

龙椅上的夏皇许久都没有说话。

下方的群臣快要吓死了。

陛下不仅圣旨不起效用,就连在朝会上点名的官员,也要经过大理寺卿的首肯,才肯应答。

当着天下官员的面,他们可谓是将陛下的面子,狠狠的踩在了地上。

此刻,他们的心中,甚至产生了一种迷惑,这朝堂之上,到底谁是君,谁是臣……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