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8章 南北对峙?刘光世的『恐金症』?不过是利益罢了!(1 / 2)

加入书签

「前面说到,张俊反水。」

「而张俊反水,到底是从什麽时候开始的?又是从什麽时候出现的呢?」

「而这一切的起因,就还得从靖康之变开始说。」

「靖康之变,北方几乎都被打包送给了金人。」

「之后,就以张邦昌为首,建立了一个大楚政权。」

「说到大楚,这个,大家应该不陌生。」

「以前的楚地是哪?无非就是江南地区。」

「说白了,张邦昌他们,就压根没想过要北方。」

「就是张邦昌他们议和的时候,割让的那些地方,甚至可以说,黄河以北,他们全都不要,只要黄河以南的地方。」

「但由于没有君房的支持,而且,张邦昌作为臣子,还敢僭越监国?简直就是谋大逆。」

「老百姓也不认可,毕竟,你又没有给老百姓做点什麽事,人家凭什麽相信你一个卖国贼?」

「所以,这个伪楚政权,很快就被抛弃,最后只能拥立赵构当皇帝。」

「赵构继位的时候,毕竟是被宋钦宗派出去做事的,并且,也的确是皇家,不仅受过良好的教育,还成年了,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意见,别人说什麽,他不一定会信,他有自己的一套准则。」

「最关键的是,他手底下还有兵,还有可用的人才,就是宗泽。」

「他是个有兵权的皇帝,甭管这皇帝跑哪去,只要宗泽还在,就不可能拿赵构怎麽样。」

「于是乎,宗泽死了,就在建炎二年的时候,就死了。」

「死的时候,是建炎二年,七月十二。」

「宗泽死了之后,又发生了一件什麽事呢?就是,苗刘兵变!」

「建炎三年,三月初五!」

「苗傅和刘正彦这两人,利用杭州本地的军队,围了赵构的行宫,迫使他退位当上太上皇,把皇位让给了自己三岁的儿子。」

「这操作,还是正常掌控皇帝的操作了。」

「赵构身为成年人,还受过皇家教育的成年人,就算他没有帝王教育,也受到过王爷教育,就算不教驭人,那也不是别的大臣能够左右掌控思想的。」

「看看这几年发生的事情就知道了。」

「赵构当了皇帝之后,张邦昌让他去开封,他死活不去,那毕竟是张邦昌的地盘。」

「等张邦昌死后,开封让宗泽去守,宗泽让赵构回开封,结果,所有上奏的奏报,全都被黄潜善给拦了下来,说白了,就是不想让赵构脱离这江南士族的掌控。」

「这要是回了开封,他们还怎麽玩?」

「这才有了所谓的欺上瞒下,上下其手。」

「而为了能够让赵构老实一点,所以,宗泽死了。」

「想让宗泽死,实在是太简单了。」

「历史记载是背疽。」

「按照古代记载,背疽这病,确实不好治,很多人都是因为背疽死的。」

「但不是得了背疽就立马死,只要治疗得当,还是有机会延续寿命的。」

「就像明朝时期,大将军徐达,徐达就是得了背疽,按照史书记载,徐达的病情,甚至都得到了控制,要不然,哪来的什麽【反覆发作】这一说?」

「既然是反覆发作,那就说明,是有一段时间是得到控制了的。」

「而根据一些说法是,朱元璋给徐达赏赐了一盘烧鹅,导致徐达吃了之后,背疽加重,直接死了。」

「这也不是无稽之谈,得了背疽之人,的确需要忌口,后世医生也表明,背疽是不能吃烧鹅的,当然,还有别的很多忌口的东西,一旦沾染上,病情就会加重。」

「既然徐达能这麽死,宗泽凭什麽不能这麽死?」

「结合后面苗刘兵变来看,这就很明显了!」

「本来苗刘兵变就是政变,为了能够让政变成功,杀死一个手握兵权的宗泽,又算得了什麽?」

「苗傅,山西人,表面上看,是北方人,可实际上,又有些不一样,他虽然是山西人,但他在山西的边上,是上党人,也就是长治市。」

「长治距离洛阳,就四百里。」

「距离开封,有五百里的样子。」

「就这种情况,能把他简单的划分为北方人麽?」

「而且,在割地的时候,割的是太原,割的是中山,割的是河间。」

「可偏偏就是不包括上党。」

「整个山西,拦腰截断,山西以北的割让,山西以南的保留,苗傅,就是山西以南的。」

「这麽一看,他还是北方人那麽简单麽?」

「说白了,宋朝的南北概念,与后世的南北概念还有些不一样。」

「因为首都在开封的缘故,没有河都要挖河出来,这也就导致,开封周围,水运逐渐会变得发达起来。」

「水运发达,就有了南方经商的条件。」

「条件有了,就算地理位置上看上去像是北方人,可他也会逐渐成为南方人!」

「而刘正彦就不用说了,浙江人。」

「这两个,妥妥的南方人。」

「说白了,这时候,历朝历代,文官与武将斗的情况,的确有,但在宋朝,乃至后续的明朝,出现最多的,还是南人与北人的争斗。」

「这就得说某个时期,南北对立的情况。」

「南方一个政权,北方一个政权,几百年的恩恩怨怨,南方人就从来不把北方人当人。」

「皇帝是想统一天下,做出更大的功绩,好让自己在史书上留下一个辉煌的战绩。」

「可士族阶级才不管那麽多……」

「他们只需要为自己家负责就行了,自己腰包鼓了,才是硬道理。」

「当然,这不得不提一嘴,要是张邦昌真把这大楚政权稳固了,成为了大楚国的开国皇帝,他就算不想收服北方,他儿子,他孙子,乃至他后世子孙,也会想要收服北方。」

「没办法,这是功绩!」

「这是能够让自己在史书上留名的功绩。」

「当前几个皇帝,把国家治理的很好了,让国家富裕了,后面继位的皇帝,只要不是混吃等死,只要不是彻头彻尾的昏君,但凡有一点上进心的,他能做的,有,且只有北伐,收服北方故土!」

「这是他唯一能做的事,也只有北伐,能让他在史书上留名,就这麽简单!」

「试想一下,历朝历代,各个皇帝的本纪,都有七八篇,八九篇的情况下,你的本纪就只有一篇?你甘心麽?」

「当了皇帝后,追求就又不一样了。」

「这世间,不管是文官武官,还是皇帝,一切都是为了利。」

「只不过,有些人,是为了钱,有些人,却是为了开疆扩土。」

「钱是利,名也是利!」

「甚至后世人,去上班,也是为了利。」

「如果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谁又会去干?」

「就算表面上看,是吃力不讨好,但,干出这事的人,本身也绝对会拥有相关的获利方式,或许是还情,或许是得到别人认可,或许就是简单的出风头,这都是利。」

「咳,扯的有点远,说回赵构这边。」

「总之,那些江南士族,就以孟子的后人,隆佑太后的名义,控制了朝政。」

「但是,这一次兵变,宋朝的北方军方,乃至北方士族并不知情。」

「宋朝北方尚武,南方重商。」

「所以,宋朝的精锐,几乎全是来自北方的世袭军户。」

「就比如这一次,起兵勤王的,刘光世,陕西人。」

「韩世忠,陕西的。」

「张俊,甘肃的。」

「吕颐浩,山东的。」

「打眼一看,全是北方的。」

「为什麽北方尚武?南方重商?没办法,北方地理环境就决定了,不适合经商,不是说就没有商人了,是真的没有南方地理条件优厚。」

「南方水利多,货物什麽的,走水运就行了,水运四通八达,简直就是经商的绝佳地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