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三辞三让(2 / 2)
胡综又从殿外走入,隐蕃也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
「臣拜见至尊!臣从魏国归义至此,今日终于得见至尊天颜,何其幸也!商纣无道而微子归去,汉高宽明而陈平归附。」
「臣唯望能效力至尊一二!」
孙权点了点头,指着隐蕃说道:「这名隐叔平远从魏国归义而来,而且是青州北海郡人。子瑜,此人家乡离你不远。」
诸葛瑾笑道:「臣乃琅琊郡人,又在琅琊最北的阳都县。不知这位隐叔平是北海哪一县的?」
「见过左将军。」隐蕃不卑不亢的行了一礼,面色从容答道:「在下家中世居剧县,与左将军家乡只隔了一个东莞郡,亦是近邻。」
诸葛瑾点头道:「远来归义之举大善。」
「至尊,臣观此人虽然年轻,却气度不凡。臣请为至尊出言问之,以测此人才学如何。」
孙权点了点头:「就依子瑜之言!叔平,且入席吧。」
「谢至尊恩典!」隐蕃恭敬一礼。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诸葛瑾轻咳一声:「叔平在魏国有何履历?」
隐蕃答道:「在下今年二十有二,前年入了魏国太学。」
「洛中之事可否尽知?」诸葛瑾又问。
隐蕃点头:「能知之事尽知,非我能知之事自然不知。」
诸葛瑾笑道:「既然如此,你在魏国太学中可曾学礼?可知昔日曹丕是如何禅让的?」
隐蕃想了几瞬:「在下知晓此事。曹丕当年在洛阳三辞三让后,封汉末帝为山阳公,礼制宗庙皆如以往,还纳了山阳公的两名女儿为妾。」
蒋琬虽未多问,可在二人言谈中已经听出了个大概。
方才诸葛瑾一直询问昔日昭烈皇帝称帝时的礼制,显然是为了孙权自己称帝来做准备。而这个新来归附的隐蕃又在洛阳待过,诸葛瑾又拿着相同的问题问他。
但听到汉末帝丶也就是山阳公的消息时,蒋琬选择了暂时失聪。
装听不见呗!
还能怎麽办?当年刘备称帝之时,昭告天下说得明白。刘协死了,被曹氏所害,还给刘协上了个『孝愍皇帝』的尊号。可这隐蕃说刘协还在山阳县里活得好好的,甚至宗庙都在!
蒋琬并无其他应对法子。
「三辞三让!」诸葛瑾听到了隐蕃话里的关键词,直接了当的问道:「还请叔平说一说这三辞三让,到底是怎麽辞让的?莫非是汉帝连下三诏,而曹丕辞让了三次?」
在后世之人看来,三辞三让这种禅让或者篡位的流程,只不过是走个过场。
但正如曹操学王莽篡位流程的小心翼翼一般,如何当皇帝乃是这个时代最高端的政治课题。
刘备借着自己姓刘,强行莽上一波当了皇帝。这种办法孙权显然是无法借鉴的。
而曹丕的称帝流程,孙权却是可以摹仿的。毕竟没有汉帝下诏书,臣子们推举也是可以的嘛!这是立国之基,现在麻烦一点倒是无妨,后世数百年都能用到的!
若更深层次来说,孙权还是愿学曹丕更多些丶不太愿意学刘备的。虽然本质上汉吴是同盟,可孰强孰弱一看便知。如何要学个更弱的一方?
隐蕃略显古怪的看了诸葛瑾一眼,伪作思索状,闭口不言。
就在诸葛瑾略微沉不住气,欲要再次发问之时,隐蕃开口答道:
「左将军或许不知,三辞三让的『三』不过是个虚值罢了,并不是实际上辞让的次数。」
「在下隐约记得,汉帝给曹丕下诏禅让就有四次。若再算上群臣劝进的辞让,曹丕一共辞让了二十馀次!」
诸葛瑾倒吸了口冷气。(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