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战後安排(2 / 2)
随着皇帝问着,司马懿也渐渐觉得有些乏力。若陛下征淮南回返面见曹植之时,自己也同在陈留就好了!哪里要等到现在!
曹睿似笑非笑的看向司马懿:「诸卿皆认为雍丘王可以胜任。司空可还有异议?」
司马懿心中长叹一声。
不怪他们,昔日先帝夺嫡之时,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先帝『党羽』,统统都是外任之官,并无一人牵扯进去,自然无妨!
方才自己该点出的事情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争储之事丶只有文才丶年龄不足,可皇帝并未半点理会。
要顺着皇帝之意,还是坚持立场?
司马懿心中天人交战,只一瞬间就做出了决定。
司马懿依旧严肃的拱手道:「臣以为还是莫要给雍丘王这般权柄了,陛下难道不记得太和元年征淮南之时,洛中有人谣言要立雍丘王为帝之事麽?」
曹睿脸色渐渐严肃了些:「荀氏之人造谣,朝廷已经悉数处置过了。莫非朕的亲族做不得九卿吗?」
「臣不敢!是臣失言了!」司马懿当即躬身致歉,额头上也随之冒出一丝冷汗来。
这话说得就有些重了。
若司马氏只有自己一人为司空,司马懿倒是不虚,总不会因为谏言了几句被罢免的。
可自己亲弟司马孚正在凉州任刺史丶自己族弟也在洛中为九卿。宗族兴旺非一人之功,若是连累了他们二人可就麻烦了。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曹睿略带诧异说道:「司空何故如此,朕可没有怪罪司空的意思!都是为了朝廷,朕又何时因言罪人过了?」
司马懿拱手行礼:「臣一时疏忽,没能想起陛下广任宗室之策,是臣之过,还望陛下治罪!」
曹睿双眉一挑:「朕方才说过了,司空不必如此。既然空缺均已补上,如何安定辽东,今日朕也要与诸卿议上一议。」
「司空,昨日卿与朕说了安定营州的四件要事,可以与诸卿说一说了。」
「遵旨。」司马懿平复了一下心情,接着说道:「四件要事,一为驻军丶二为迁民丶三为抽兵丶四为鲜卑。」
曹睿点头:「先说驻军的事情。据杜恕所说,公孙度时期的兵力久远而不可考,公孙康丶公孙恭时期的辽东兵力约为三万。其中骑兵约有七丶八千的样子,大半都是轻骑,馀下皆为步卒。」
「大魏在营州驻扎军队该以什麽规模?按照旧例为三万?还是更多或者少些?」
满宠拱手道:「臣以为应当更少。彼时公孙氏除了应对周围各国,还要防备大魏。如今大魏平定辽东而至营州,这部分兵力是可以省去的。」
「若大约说个数字呢?」曹睿问道。
满宠沉默几瞬:「营州驻军虽不用三万,两万多也是要的。两万五千之数,陛下以为如何?」
曹睿没有正面回答:「从内地抽一部分丶营州再征一部分兵?步卒丶骑军都需留一些的。」
刘晔此时插话道:「陛下,臣以为若是按照满将军所言两万五千兵力,从大魏内地各处而来的外军至少要占一万。」
「而方才司空所言四事中,臣听到了抽兵二字。不妨选拔此战降卒中精锐者回返河南驻扎。以外军为骨干统领营州本地军队,岂不粮饷方便?」
司马懿也拱手:「臣正是此意。公孙渊穷兵黩武有兵五万,可以从中选拔一万得力之军扈从于洛阳,免得公孙氏旧部在辽东生事。」
曹睿道:「此言可行。从何处抽调外军至辽东才是问题。」
满宠答道:「臣以为当从中军中抽出两千骑兵为骨干,佐以河北八千州郡兵。一万军队足矣。」
曹睿颔首:「既然如此,就依诸卿所言吧。朕为辽东留下一万军队,馀下治军丶整军之事,就让王昶来此后慢慢去做,正是他擅长之事。」
「司空继续。」
司马懿继续说道:「所谓迁民,乃是从营州四郡中迁徙众多曾在公孙氏治下任职过的官吏家属。辽东太守杜恕已经大略核算了一下,约应迁的百姓约有两万六千馀人。」
曹睿道:「此前预计的是三万人对吧?」
司马懿点头:「预计的是三万人,实际为两万六千馀人。眼下已是六月二十三日,需在八月底之前完成此事。」
曹睿插话道:「此前有了在汉中的迁民经验,此事倒也不难。满将军,该用多少兵士随行监护?」
满宠想了几瞬:「若走海运,臣以为三千骑兵即可。」
「走海运?」曹睿一时不解:「满将军的意思是说,让所迁民众乘船回泉州,而后再至邺城?」
满宠笑道:「粮草能运,辽口处可以运兵,想来运送百姓也是无虞的。孙礼部可以先走陆路返回泉州,而后再护送至邺城。」(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