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挥舞美刀,敲定设备(2 / 2)
就等岭南半导体这边把初期的设计方案落实下来,大家就开始干活了。
而江辉这边肯定也没有闲着,除了直接安排张少华跟着宝马科技的人去美利坚跟各个晶片厂家接触,他自己也去亲自给奥斯丁打了个电话,想要请他帮忙牵线搭桥。
「江,我们研发中心跟德州仪器等晶片厂家有密切的联系,但是车规级晶片并不是晶片行业的主要产品。」
「各个电脑厂家跟晶片企业的关系才是最好的。」
「不过只是单纯的引荐的话,倒也问题不大。」
奥斯丁跟江辉这些年的关系很不错,当然了,这背后自然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是之前跟着江辉在美利坚股市上投资挣了钱,接着按照江辉的意见,奥斯丁投资的计算机行业的几家公司的股票都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利益。
更加不用说在其他一些零部件进口方面的利益输送问题。
现在江辉请自己帮忙,奥斯丁自然是愿意的,并且他也知道这背后有自己的一份好处。
不过也正因为大家比较熟悉了,他也想把困难说清楚。
自己这个通用汽车研发中心负责人在晶片厂家那边的影响力,绝对没有康柏电脑公司丶IBM和戴尔丶苹果公司这些电脑企业的影响那麽大。
当然,通用汽车作为世界汽车巨头,在晶片厂家那边肯定也是说得上话。
「我们这一次只是想要快速的采购一批德州仪器或者英特尔丶AMD等公司的二手晶圆生产设备和晶片加工设备。」
「对于这些公司来说,4英寸晶圆和3微米制程的技术已经是落后的技术。」
「但是你也知道车规级晶片对于晶片的制程没有那麽的高,这些东西对宝马汽车集团来说已经够用了。」
「甚至我们在给集团提供晶片的时候,还能接一些代工生产的业务。」
既然是请人家帮忙,自然不可能什麽信息都不说。
那样子也显得太没有诚意,对人家的信任程度太低。
「我跟德州仪器采购部门的人先沟通一下,如果只是采购二手设备的话,那应该问题不是很大。」
「这几年,各种政策都是支持晶片厂家淘汰落后设备的。」
听到江辉只是想要采购二手设备,奥斯丁松了一口气。
这要是想要从德州仪器或者英特尔引进人家最先进的晶片技术,那个难度可就不是一点点高。
「如果在一个月内能够拿下这些设备的话,我可以提供100万美元的中介费,另外再提供100万美元的活动经费。」
大家都是老熟人了。
跟美利坚人也没有必要绕圈子,直接把钱亮出来就是了。
江辉一下就抛出来200万美元,绝对是很有诚意了。
毕竟只是采购一批二手设备。
「江,你放心,我们是老朋友了。」
「就算是德州仪器或者英特尔那边有担忧,我都会帮你搞定。」
「只是一些二手设备,我觉得都不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就会有决定。」
「你等我的好消息!」
原本还有点纠结的奥斯丁看到江辉这一次那麽的豪爽,那还纠结什麽?
美利坚作为全球发达国家,现在的人均年收入也还不到2万美元。
200万美元,绝对是很有杀伤力了!
特别是在这个事情上面,奥斯丁并不需要冒什麽风险,他只是需要想办法帮忙做一些游说工作。
一些他搞不定的人,他只要去找能够搞定这些人的人就行了。
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持,什麽都好说。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奥斯丁那边就传来了消息,德州仪器同意出售一条4英寸晶圆厂生产设备以及3微米制程的晶片生产丶封测设备给到宝马科技。
虽然总金额去到了2200万美元,包括后续的各种技术指导和一部分的技术资料提供,最终价格去到了2500万美元。
但是一切都还是在江辉的接受范围之内。
甚至搞定了这件事情之后,江辉还安排陈庆祥后续继续跟德州仪器那边沟通,看看能不能从对方那边引进一些新的半导体技术。
趁着花钱能够买到技术的最后几年空档期,还是要赶紧努力。
等到北极熊那边的局面快速出现变化之后,美利坚的态度立马就开始发生变化。
许多高科技的东西,不是你给钱就能买,而是你给的钱再多,我也不卖给你。
在八十年代,尤其是八十年代中期后,西方对华夏的态度有明显放宽。
这一时期的放宽主要体现在对华夏技术出口的审批程序上。
巴统先后放宽了总计约48种「绿区」技术产品的出口审批程序,随后又决定对华夏实行自由出口政策,将出口审批权下放给各成员国,不再逐项报批。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对华夏出口管制相对较为优惠,为华夏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提供了便利。
可是进入九十年代后,西方对华夏的态度发生了显着变化。
由于北极熊局面的变化,美利坚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蜜月期结束之后,华夏面临被封锁的风险。
西方对华夏实行了更为严格的贸易限制和禁运政策。
特别是欧共体首脑会议作出决定禁止对华夏军售后,西方也随即终止了对华放宽尖端技术产品出口的计划。
这一时期的对华禁运和贸易限制政策对华夏的发展还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只要无法改变北极熊的局面,那麽今后的这些趋势就不是江辉能够改变的。
趁着这两年还能随意进口高技术装备,赶紧多买一些。
做好积累之后,后面再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发展,就会不会那麽的困难。
毕竟完全自力更生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难度是完全不同的。
可以不用吃的苦,江辉是不想吃的。
……
岭南半导体正式成立,为了表示对这家企业的重视,江辉专门搞了一个盛大的奠基仪式。
电子工业部丶机械工业委员会丶岭南省丶外汇管理局等各级机构都有相关人员参加这个奠基仪式。
一大早的,仪式现场,彩旗飘扬,各式横幅高挂。
上书「共创芯未来,引领科技潮」丶「热烈庆祝岭南半导体成立」等振奋人心的标语,让气氛显得颇为热烈。
红毯从入口处一直延伸至主席台,两旁站立着身着整齐制服的安保人员与礼仪小姐。
他们以最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位来宾。
江辉今天也是一大早就穿着西装革履,来到了仪式现场迎接各路来宾。
刘天武作为半个主人,也是跟着站在旁边。
「江总,你们这个效率实在是太高了,那麽快就跟美利坚那边签署了设备采购协议。」
「岭南半导体那边对于厂房建设的初步方案,也已经正式的给到了施工单位。」
「按照这个节奏,明年一季度就能完成主要厂房设备的修建,二季度开始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
「明年下半年投产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
刘天武现在的心情也非常的好。
这段时间他不断地跟各级领导汇报岭南半导体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这个项目是他主持推动的。
现在那麽快就有结果,他的底气也变得充足起来。
了解的越多,就越是知道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
岭南半导体就算是达不到江辉规划的那种宏伟的局面,也足够给深城带来巨大的好处了。
「应该问题不大,不过现在就是人员的招聘工作还在努力。」
「一家大型的半导体企业需要的专业人员是非常多的,哪怕就是现场的操作工人,都要求有比较高的文化水平才行。」
虽然张少华和陈庆祥已经快速的招募了一百来号人,但是距离岭南半导体需要的人手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这也是江辉有点担心的事情。
「江总,人员招募方面,我会请省里面亲自跟电子工业部那边沟通协调。」
「看看能不能直接划转一两家半导体企业给到省里面,然后由省里面直接安排相关的人员去到岭南半导体上班。」
「后面等你们的人员培养起来之后,那些人愿意回去也好,继续留下来加入岭南半导体也好,都可以。」
刘天武现在也算是豁出去了。
要是放在后世,相关人员肯定不敢把自己跟企业绑定的太深。
但是现在的情况比较特别,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刘天武的这种做法,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岭南省能够出面帮忙协调,那就最好不过了。」
「毕竟不少工人还是不愿意放弃体制内的身份去到外企或者民企。」
刘天武主动上送上门的橄榄枝,江辉肯定不会拒绝。
不过接下来各路人员陆陆续续到场,他们两个倒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继续交流。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