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5章 悟道武当山,太极阴阳大道(2 / 2)

加入书签

不过,不同于正常封闭格局,当前这个格局全靠武当门主的炁做支持,若他撤掉,炁局便会当场崩溃。

但这些并不重要,看懂是如何做到的意义不大,关键是要看明白武当门长借这太极图所要表达的意思。

阴阳双鱼相互纠缠,整个水潭显得返璞归真,异常的简洁明。阴阳鱼图案中有云烟雾霭袅袅升起,而武当门长正好踩在阴阳交汇中。

张之维看着这太极图,愣愣出神,他想起了一些关于异人起源的古老传说。

相传,黄河水昏黄浑浊,洛河水清盈透亮,最终万川归海,两大河水在中原的腹地汇聚,一清一浊,两者冲击相容,形成了一种符合道法自然,玄而又玄的景象,这便是最早的太极。

据说,最早的先天八卦图,便是天皇伏羲看从黄河和洛水的水势中领悟出来的,所以又叫河图洛书。

但这都是古老的传言,距今已有几千年,到底如何,已经不可考证,不过黄河洛河交汇之地,确实就是太极大兴之地。

太极劲虽是武当的入门手段,但不代表其他地方没有,或许是因为很多道士闲云野鹤惯了,特别是全真一脉的,门第之见较少,所以一时兴起,外传授几招,那也是常有的事。

所以,漫长岁月下来,会太极劲的并不少,有些天资绝佳之辈,甚至推陈出新,把太极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像在黄河和洛水的交汇之地不远处,便有一个叫陈家沟的异人势力。

这个陈家沟有些类似于吕家的吕家村,算是一个家族势力,家传手段是太极劲,或许手段本身就是从外面学过来的原因,他们并不像吕家村那般封闭,也收外来弟子。

一百年前,一个叫杨露禅的少年进入了那里学艺,此后声名大噪,成为了一代太极大宗师,据说,他有此成就,除了天赋绝佳之外,便是长期在两河交汇处练拳,所以才神妙双全,与道合真。

而此刻,武当门长的举动,便是相当于在这水潭之上,打造出一个类似于黄河洛水的环境,甚至因为是人为的原因,虽然少了些道蕴,但其中蕴含的东西更多,更为直观。

太极阴阳之势已成,为了不破坏当前的格局,武当门长手一伸,把手里的瀑布扔回崖璧上。

而后,他站在阴阳切割的中间,打起了太极,手脚起运间,极其缓慢沉重,因为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和水潭转动的速度相等,似乎是在把自己融入到了太极圆转之中。

只见他一掌递出,缓慢沉重,脚下的太极圆也在旋转,两者几乎同步,恍惚间,却又给人一种水池的太极圆转在跟随他的拳法而动的感觉。

就好像是他把太极圆转的意境,融入到了自己的劲力之中。

「这是……」张之维恍然惊觉,对方并不在向自己单纯的演练太极劲,这已经超出了劲的范畴,这是太极,是阴阳相济的奥妙之处。

世间异术,逃不出阴阳五行,若得阴阳共济,便是明白了世间至理,不仅太极拳,太极剑,等太极功夫能臻至化境,就连其他功法也能得到一个相当大的启发。

就好像雷法,无论是阴雷,阳雷,还是完整的五雷,都是基于阴阳五行的架构。

为何完整雷法难求,便是因为完整雷法需要脾土之炁调和五行相冲,达到阴阳相济。

中规中矩的学完五雷,其实就是按公式去解数学题,脾土之炁的修行之法,便是公式。

但这个公式,只针对这一道题,若要去解其他题,这个公式就不起作用了。

但若是你明白了其中的底层逻辑,根本道理,即便不依赖公式,也能解题。

张之维明白了武当门长向他阐述的究竟是什麽,不是单纯的术,而是一种对道的理解,是他这一生修行的精华所在。

道可道,非常道,他的修行很高,高到这些手段很难有人继承领悟。

或者说,他本身也有某种限制在身,难以和盘托出,只能以这种方式最大程度的展现。

但即便是这样,能领悟者也寥寥无几,若非观看者是张之维,其他人除了感叹神乎其技之外,什麽也看不懂,什麽也得不到。

一套拳法打完,武当门长站定,他低头看向脚下那不断旋转着的太极圆,闭眼吐纳,引导天地之力弥补刚才炁的亏空,而后,他开口询问:

「看明白了吗?看懂了吗?」

「天地阴阳,古今万物,生死始终,太极图尽显而道化之!」

张之维说道,说话间,他的脚下浮现出一副黑白两色的太极八卦图,他身体不动,脚下八卦图却在缓缓流传。

他虽没具体说自己看懂了什麽,但脚下的太极,却是比任何言语都更显大道无暇,此图一出,胜千言万语。

武当门长看了一眼,一挥手,水潭里平静旋转的水,陡然炸起水柱,怒卷而起,将他淹没,里面传出大笑声。

「妙妙妙中妙,玄玄玄更玄。动言俱演道,语默尽神仙。在掌如珠异,当空似月圆。他时功满后,直入大罗天!」

语毕,水柱冲天之势一缓,武当门长看着珠帘般的水珠滴滴落下,他仿佛在水珠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早年丧父,辍学习武,拜在形意大宗师郭云深门下,后得怀抱医武两门大宗师的白西园真传,再之后,他又得八卦宗师程庭华真传。

武道大成,遇到瓶颈,他开始远行云游,闻有艺者,他不辞远蔽丶险阻,必访至,不服与较,未尝一败,先后,他曾访少林丶上峨嵋,朝武当。

在武当的时候,他遇到一归隐老道,老道俗姓张,身材魁梧,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即便寒冬腊月,也只穿一件单衣,颇为不凡。

他见状,过去请教,老道大笑,授他修心养气大法,而后销声匿迹,他学了此法之后,又去请教了武当山的其他道士,便由武入了道,能自然辟谷,清净腹藏气血之杂物。

在这期间,他在武当山上有了很多同道中人,其中有一陈姓隐道与他颇为结缘,他便和他一同在武当结庐,闻其讲论丹经,后来得知,那老陈姓道人是武当的门长。

有武当支撑,财侣法地皆具,三年间,他修为突飞猛进,臻造极至境,达至腾身走凌空,慧剑射神光之境地,行止坐卧丶一念一应,无不依乎天理合于道。

而后,他离开武当,再次云游,登云天丶造九极,逐虎豹丶入林莽,斩倭寇,一路行侠奇事极多,曾多次遇匪丶独斗群枭,所向披靡。

直到在龙虎山,被张静清一顿说教,他心事重重的回到了武当,恰逢老友仙逝,他便做了这武当的门长,平日清修于太子洞,偶尔无人之际,也会回归世俗,享一享天伦之乐。

往事如烟,一闪而过,水滴落尽,武当门长凝视着水面,嘴里喃喃自语:

「人生过往不过如此,就好比这水花,以神通炸起,但放下就回归自然,反之则一直存在,放下,自然,放下,自然……」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