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3(1 / 2)

加入书签

了。”

刘琰回想着这几个月所购买的物资,将那些分散但相关联的支出统计在一起,粗略的估加了一下,再次倒抽了口冷气:

“等等,为了建这个石门铁厂,你陆陆续续砸进去近一个多亿?我怎么记得之前你说只用一千来万,啊,你那时候说是增加一倍产量,现在近十倍……也还行吧。”

上亿的支出对普通个人来说着实有些可怕,但对于铁厂来说,已经便宜到不能再便宜。

清末有名的汉阳铁厂,建造了整整三年,累计耗资五百万两白银,折合现代人民币大概是七亿多近八亿元。

不过人家产铁量也足够骇人,三年产能达到十四万吨,平均每年生产四点七万吨铁,四千吨的产量还够不到对方年产的一个零头。

但他们这也不能单看铁产量,技术上的不足与时间紧短在那儿摆着呢,铁厂满打满算也就建造了四个月,能靠现代工业设备缩短差距,稳步推进到月产三百五十七吨的数目,几乎可以说是奇迹了。

只不过,当初建设时并不是全投入在‘铁厂’上,而是大量相关的上下游行业,又根据需求和能力分成了若干项目,譬如修路造车,挖矿工具,工匠培训等等,再让合适的人去推进。

于是,诸葛亮送给刘琰的购买清单就极为详细,详细到不同项目需要多少个油锯和多少油都写得极为清楚,可她哪有兴致看这个?最后只看统计起来的最终需求,项目合起来要做什么?那是啥?可以吃的吗?

“铁厂的铁也不是凭空来的,还有那么多相关配套设施呢,你要是再算上修路和麦城煤矿,那这个数字差不多就近两亿了。”

诸葛亮有些无奈。

建造这些的钱财不仅用了公帐,还从刘琰那边借了大量的私款,不仅现在还没有返还,支出加起来差不多占据了神器奖励的三分之二,谁面对这么大的支出都得留点心,她倒好,不清楚也硬是不过问一句……

这信任,哎。

“下次曦玉再看财报时,也看看实际用途?不然,都不知道做了什么,那我可真是白忙喽。”

“又不是统一项目,而且财报比练习册都长,我一看就犯困。”

刘琰还是不想看财报,没别的,她看自己研究所的预算的都快看吐了,再详细看全州的支出,那还不如杀了她。

“再说了,这种忽然丰收的惊喜也很不错嘛!”

“罢了。”

内容太多,不想看也正常,诸葛亮不强求,下次他尽量做的更清晰些就是。

“这也是上计不足之故,如今与过往不同,不能再像过往那般按年计算,下方各县最好以一季,一月,或事件本身来进行上报,再加以刊登,让上下都知晓如今民力物力才好。”

“懂了。”

说到这里,刘琰了然的点了点头:

“那铁产量与织机研发成功也要刊印在下旬的报刊上了,我得让操作员拍点照片回来。”

话说的天花乱坠,终究没有实物摆在眼前更为震撼。

州府中虽然已经有不少人接受推行新政,但内心中难免还有疑虑,更不要说还有不少随大流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的,石门铁厂的成功就很适合拿出来让大家看看。

其实亲眼所见想必会更震撼,不过大家也没办法全跑几百公里外去,那有手机拍照片就很方便了。

正好,连造纸厂也一并拍一拍。

各地安稳,驿站复通,快马加鞭往返,总共耗时不过六天,刘琰将照片连同视频备份到电脑上,看上面的图片和视频,不免有些惊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