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章(1 / 2)
乡试也称秋闱,三年一科。今年乡试日期被定在八月十七日到八月二十五日,共考九天三场。
顺天府兼北直隶乡试主考官的人选是翰林院侍讲学士乔深。
这两年来,乔深颇受皇帝重视,眼下已经被提拔到御前做讲经官了。
皇帝派他来主持乡试倒也正常,自从诸皇子间的暗斗转为明争后,乾元帝便不再允许诸王私人主持国家抡才大典了。
国无二日,乾元帝又如何能够容忍诸王肆意拣选门人?
所以他直接抽薪止沸,直接从根本上断绝了诸王招揽年轻士子的机会。
而乔深乃孤臣,自然备受乾元帝信任。
盛朝乡试第一场考三道四书文,《论语》、《孟子》是必考内容,《中庸》和《大学》选做,另考四道墨义,并五言八韵诗一首。
第二场考五经制艺,考生只用做自己本经的题目,另外要考诏、判、表、诰各一道。
第三场考时务策,共考五道题目,要求考生结合经学理论对时事政务发表见解。
在这三场考试中,儒家经学是考试的核心内容。
若第一场没答好,就算第二场、第三场的文章写再好,基本上也是不会中举的。
若应试秀才连经义的底子都没打好,又有谁会信他能写出锦绣文章?
蒋凤举给贾璋特训时就让他精研经义,叶士高和林如海也给他送来了不少讲解经书义理的孤本。
在八月十七日凌晨时候,贾璋胸有成竹地往贡院去了。
他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接下来就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经验丰富的送考人员贾琏还专门向衙门请了假,把贾璋送到贡院门口后才放心。
贾璋在外头排了一个时辰左右的队,终于可以跟着郭子守、孟吉祥他们一起走进龙门接受检查了。
在经过脱衣翻鞋解头发等一系列检查后,贾璋终于领到了自己的号牌。
他的号牌上面写着玄十六号,还没等他多看两眼号牌的模样呢,就被巡检兵卒送到了号舍里。
借着熹微的晨光,贾璋把号舍打扫干净,架好号舍里的两块板子,又检查了一下棚顶有没有窟窿。
幸运的是,贾璋的号舍还算结实,棚顶没洞,倒是无虞漏雨。
贾璋松了口气,又把几位妹妹为他准备的香包与大夫配的驱蚊药包放到号舍四角,这才趴在刚刚支起来的木板上假寐,以此安养精神。
不知过了多久,贾璋恍惚间听到熙熙攘攘的声音。
原来是主考官乔深来了。
乔深在鼓乐声中宣布了乾元帝的旨意,又带着众应试秀才叩拜皇帝、祭拜至圣先师。
在这些礼仪结束后,巡检兵卒才把墨卷发了下来。
贾璋检查完试卷上的个人信息后才看向题牌。
四书文的题目是“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亲亲而仁民,仁民
,因此他只需做《春秋》的题目即可。
除了五经文外,第二场考试还要考诏、诰、表、判各一道,今年诏的题目是汉文帝求直言极谏之士诏,诰的题目是邱芳实授御史大夫诰,表的题目是拜京兆尹谢表,判的题目是风宪官吏受赃罪。
比起第一场的经义题目,第二场的题目相对简单。
贾璋把这些题目一一答了,行文时力求大气磅礴,不求纤巧华丽,以免主考官乔深会对他的文章生出不喜之心来。
第二场考试考完回家,贾璋就觉得外头太过闷热了,说不得明天考试时要下雨。
因此在参加第三场考试时,他特意带了油布和姜茶和预防感冒的药粉进场。
一进号舍,他就把油布钉到了考棚顶上。
虽然他第一天进来检查时没有发现考棚上有破损的地方,但是仔细小心些总是好的。
他的提前准备并非无用功。
当他写完第一道题目的草稿、列出震济雪灾的九条要点时,外头就淅淅沥沥地下起小雨来。
贾璋喝了一小碗姜茶后继续在风雨声中答题,因他准备得充分,所以并不用担心试卷被雨水洇湿,也不用担心自己感染风寒,只需专心做文章就可以了。
但贡院里时不时地就会响起惊呼声、哀嚎声、喝骂声、拖拽声与求饶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