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2章 後知後觉的严嵩,羞愧的严嵩和张璁(1 / 2)

加入书签

至於这些粮食是花钱买的还是抢的,严嵩和张璁都很默契的没问。

如果是花钱买的,这些钱是哪来的?

两个人都是聪明人,自然明白这其中涉及到很多机密,对他们而言,知道这些没什麽好处。

反正只要这些粮食能用於修筑堤坝,对严嵩而言就是好事,有了这些粮食,严嵩那颗悬着的心终於放下了。

果然,抱紧周大人的大腿是正确的选择,自己来到苏州府之後做的事很少,很多都是顺势而为,多数难题都被这位锦衣卫百户解决了。

不愧是王阳明口中的治世之才。

严嵩不禁想起了当初王阳明离京之前,两人的最後一次相聚,王阳明满含深意的看着严嵩,说周衡器是治世之才,将来绝非寻常。

那时候周楚还只是个商人,彼时周楚还在藏拙,严嵩虽然看的出来这个年轻人谈吐不一般,见识也远超同龄人,不过对於王阳明的话,还是深感怀疑。

在他看来,无非是王阳明和周楚关系好,才如此夸赞他。

他怎麽都没想到,仅仅过了大半年的时间,严嵩再次注意到这个年轻人的时候,他已经一步登天,成为了锦衣卫指挥使。

当时严嵩人都麻了。

不过那时候,严嵩也只是觉得周楚运气好一些,或许皇帝只是看在周楚和陆家的关系,才会让他出任这个锦衣卫指挥使。

虽然严嵩内心清楚,只是这个理由绝对不足以让周楚达到这个位置,但严嵩不愿意承认,毕竟他蹉跎了这麽多年,还一事无成,和周楚一比,他是多麽的失败。

再後来,周楚在京城大杀四方,终於让严嵩看清楚了这个年轻人的本事,不过那时候严嵩觉得这个年轻人过刚易折,这般不顾一切的折腾,把自己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折腾没了。

如果不是杨慎和皇帝力保,恐怕命都没了。

直到此时,严嵩才真正看清楚周楚的恐怖之处,这个年轻人看似莽撞,实际上在做一件事之前,可能早就谋划好了一切。

这让他不禁想起了杨慎性格的转变,以及皇帝在朝堂之上骂杨慎的那些话。

越想,严嵩越是觉得后怕,得亏自己没有得罪周衡器,否则恐怕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陛下有周大人这种治世能臣辅佐,定能成为我大明的中兴之主。”

张璁不着痕迹的拍了个马屁。

实际上张璁心里想的也是辅佐皇帝,改变大明的现状,这一点倒是和周楚不谋而合。

再加上两人在职位上并不存在冲突,所以基本上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是同一条战线上的,甚至可能一直都是一个战壕的。

周楚听到这话,不置可否的笑了笑。

“两位可曾见识过我大明底层百姓的生活?”

周楚看着严嵩和张璁道。

无论是严嵩还是张璁,出身就决定了他们看不清民间疾苦,严家虽然没落了,但也远不是普通百姓能比的。

张璁更不用说了,少好经学,博学多才,十二三岁就在文坛初露锋芒,这种人又岂会是一般家庭出来的?

大明文人和官员最大的问题便是和底层百姓完全脱钩,看不到底层百姓的艰辛,不只是大明,这是绝大多数封建王朝的通病。

很多朝代的储相人选,都是直接进㣉翰林院,熬个几年就进㣉六部任职,然後一路平稳过渡到宰相或者内阁,整个历程和底层百姓毫无关联。

也正是因此,在大多数封建王朝上层眼里,底层百姓不过是一些筹码,诸如唐朝名将郭子兴,在回纥两次相助大唐之後,也默认了让他们在洛阳劫掠屠杀一番。

倘若这些文人和官员眼里看不到底层百姓,即便周楚再怎麽努力,也只能改变一时之现状,等到周楚百年之後,便是人死政息。

周楚很清楚自己要走的这条路有多难,别看自己现在一路走来很顺利,但到现在为止,仅仅一个海禁的问题都还没解决,大明存在的问题,又岂止这一个。

张璁和严嵩听到这话,神色都略显惭愧。

“说来惭愧,下官未曾真的体验过。”

严嵩满脸惭愧道。

“下官也是。”

张璁附和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