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0114(2 / 2)
相里锋在其他墨家子弟的帮助下,已经将可以供给整个城市的储电与供电系统研发出来了。
然而,在将自己的计划带到现实中的时候,遇上了问题。
长距离供电必须用到电线。
可电线的材料,不但难住了所有墨家子弟,连那些方士与见多识广的眉寿老人都毫无头绪。
电线要传输电,材料必然要导电。
但电线必然是暴露在空气中的,一旦被人触摸到,必然会发生难以挽回的惨剧。
成人还能通过警示与告诫,让他们远离电线。
可不通事儿的孩子呢?
这太不安全了!
若是世上存在一种既导电,又不导电的材料就好了。
但显然,这根本不可能存在。
经过记不清多少次的头脑风暴之后,终于有人提出:“我们用不导电的材料,包裹住导电的材料不就好了?”
这是个非常合理的解决办法。
相里锋等人很快就找到了最合适的导电材料——
铜线。
铜应该是华夏民族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了,产量大,他们对其特性也了解得足够深。
再加上其他优点,墨家子弟们几乎全票通过了铜线做导电材料。
但不导电的材料呢?
要包裹住金属,其延展性肯定要好吧?
电灯与其他将会出现的电器,肯定不会只在咸阳推广,其他城市迟早都是要通电的,那么这种材料的产量肯定不能太小吧?
还有,材料暴露在空气中日晒雨淋,肯定要防水、不能太怕高温、太容易坏掉吧?
……
相较于导电部分的材料,外面包裹的这层不导电的材料,才是真正的难题。
这个问题,足足困住了墨家子弟一年。
直到无意间与那群方士交流的时候,路过的眉寿老人提到了一种材料——
杜仲胶。
他走南闯北,无意知道杜仲胶的存在。
在详细问过这种材料需要达到要求与特性后,他更加确定了杜仲胶基本满足相里锋的需求。
眉寿老人的威望很高,相里锋等人立刻迫不及待去找杜仲。
等相里锋让人将杜仲胶熬出来,并制作出第一根电线后,一群人立刻喜不自胜地跑去道谢。
然而……
眉寿老人叹气:“杜仲胶的产出太低了。”
杜仲树的生长条件并不严苛,对土壤的要求也不算高,甚至连叶子、树根、树皮乃至种子都可以生产杜仲胶。
也即是橡胶。
然而产出却实在太小。
一公顷地,却只能产出带的五百多斤(现代计量单位)的橡胶。
最关键的是,这个数据还是在杜仲树生长到十年到十五年后,才可能达到。树龄十年之前,根本不适宜采胶。
而且树叶与种子还好说,树皮与树根难道也能采胶?
根是植物的命,怕是采一次,杜仲树就死了。
树皮是中药,价格昂贵。
就算是采药,那也只能局部割取树皮,根本不敢割太多。
杜仲胶当然可以做材料,但并非最合适的。
好在现存的树龄达到十年
以上的杜仲树,完全足够咸阳城的供给,甚至蜀地周围就有杜仲树的生长。
以后肯定需要找到比杜仲树产量更大的材料。
但现在,还不着急。
相里锋没有惊动赵馨与嬴政,自己带着墨家子弟与眉寿老人手下的方士们一起合作,做出了电线外面的□□,并找到了量产的办法。
一旦解决了电线的问题,咸阳城的铺设电线的速度瞬间就起来了。
短短一个月,纺织一般经纬交错的电线,就出现在了咸阳城上空,引来了无数百姓的好奇。
有人到官府去打听,有人则去找与官员贵族们有关系的亲朋好友打听,还有一些则干脆逮着铺设电线的那些匠人打听……
然后他们就知道了,原来这些电线是为了通电。
而一旦通了电,就是老百姓,也能用非常低廉的价格在晚上拥有光明。
人类生而驱光。
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晚上除了睡觉就只能造人的时代,电灯带来的吸引力是习惯了电灯存在的现代人完全无法想象的。
他们只需要买一个或几个灯泡,然后每月支付一点不算昂贵的电费,就能在晚上拥有光明。
而这段时间,他们可以用来做活儿,赚取更多的钱财。
所有人:“!!!”
哪怕再傻的人都知道,这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当官府派来小吏登记通电的人家时,几乎没人拒绝登记,一个个的全都对即将到来的电灯充满了期待。
电工们四处奔忙,不到两个月就将电线拉进了百姓家中。
新开的灯泡厂迅速投入生产,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灯泡摆上商铺的货架,再被无数心怀期待的百姓买回家,安装在房梁上。
咸阳城郊外的发电厂日夜不停地发电,而生产出来的电,将会顺着电线进入了千家万户。
……
咸阳城内正式通电那天,城内到处都挤满了听到消息,前来观摩的百姓。
嬴政与赵馨、嬴稷,并范睢、白起等人,更是站到了咸阳城的城墙上,想要亲眼见到这历史性的一刻在眼前发生。
刚入夜,人群就变得嘈杂起来。
嬴政看了看天,已经黑透了。
他示意身边内侍打开手电筒。
刺眼的光线,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他们只看到嬴政冲着城墙上那个战鼓旁的鼓手抬了抬手,那鼓手立刻用尽全力敲响了战鼓。
鼓声阵阵,传遍咸阳。
郊外不远处的发电厂,自然也听到了战鼓的声响。
啪——
一片光海瞬间淹没了在场所有人。
他们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睛。
不久后,他们不敢置信地掀开眼皮,泪水刷一下从眼角滑落而下。
也不知道是被光线刺激的,还是被这光海感动的。
嬴政怔怔地看着眼前的咸阳城,喃喃开口:“这是朕的咸阳……”
他若有所感回头,与赵馨对视一眼。
而后回身看向黑茫茫的天地,仿佛透过这黑暗看到了山河万里。
朕必要这光芒,照耀大秦的每一寸国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