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有需求,找朱标(1 / 2)
所谓的蚕纸,就是一种比较结实的纸,大约十六开大小,俗称牛皮纸,也被称为麻纸,制作工艺简单,主要由树皮丶麻等材料制成,蚕蛾在发育成熟以後,会把蚕卵产在蚕农准备好的牛皮纸上面,每张蚕纸上面大约会有两三万枚蚕卵。
当桑叶开始长成的时候,蚕农就可以用温布敷盖在蚕纸上面补温以帮助蚕卵孵化。
小蚕宝宝刚开始孵化的时候还没有米粒大小,蚕农还需用削得很细但是又不是太尖锐的筷子把孵化出的蚕宝宝夹到养蚕的箩筐当中,同时还要给蚕宝宝准备好桑叶,桑叶还必须保持乾净,像是靠近路面的,尘土比较大的桑叶都需要清洗然後用布擦去水分,然後搁置在阴凉处摊开放凉。
等到喂蚕宝宝的时候,蚕农还必须把桑叶切碎,不切碎不吃,叶子太干也不吃,碎叶子放置时间稍微长点儿还是不吃,这娇贵祖宗动不动还会拉肚子,说不活就不活。
更要命的是,小蚕期的蚕宝宝每天都要喂四到六次,直到大蚕期才能把喂养次数降低到三四次左右,降不降的区别并不是很明显,这时候一个小蚕宝宝,每天差不多要吃两片左右的桑叶。
然後,随着蚕宝宝一天天长大,很快就会进入“吃老食”的疯长期,这个阶段跟人类“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成长阶段一样,是蚕宝宝的疯长期,也是即将做茧成蛹的阶段,对於桑叶的需求量会疯狂增加,如果一间屋子里养上十几箩筐的蚕,在“吃老食”的阶段,蚕吃桑叶的声音就像是下雨一样唰唰的响个不停。
这个阶段的蚕,每天要吃掉差不多十片左右的桑叶。
再然後,这些娇贵祖宗们才会开始做茧,成蛹,然後破茧,变成蚕蛾。
那麽问题来了:养蚕这麽麻烦,不养行不行?
不行!
像杨少峰这样儿的地方官,最重要的工作职责就是“劝课农桑”,其中农指的就是春耕丶夏理丶秋收,而桑指的就是种桑养蚕,因为朝廷收税的时候会收走蚕丝,也就是所谓的“夏税生丝”,就算是老百姓不愿意养蚕,地方官老爷们也得想方设法的“劝课”。
现在宁阳县的情况就是有桑树有桑苗,但是因为徐达和常遇春带兵北伐以及洪武元年乾旱的原因,使得宁阳县里并没有蚕纸,杨大知县还不得不派人千里迢迢的去江南采买,等以後正式开始养蚕了,杨大知县还得再不停的去各社丶各闾的养蚕户去巡视,确保养蚕大业不会出现什麽问题。
越想越是头疼,杨大知县乾脆微微摇头,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全都赶出脑海,然後把目光投向了正在赶着牛犁地的百姓。
犁地只不过是春耕的开始。
所谓的耕,就是用牛拉着犁头犁地,这个过程的目的是把地表的作物残茬丶杂草丶肥料翻入土中,清洁耕层表面。
搜书名找不到, 可以试试搜作者哦, 也许只是改名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