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土地肥力的猜疑链(1 / 2)
瞧着朴得欢和朴成性离去的背影,杨少峰先是呵的笑了一声,接着便直接转回了蓬莱县衙,开始给朱皇帝写起了“谨奏为劳务派遣”的奏本。
毕竟劳务派遣并不是派遣一个两个,而是很可能达到一万两万甚至更大的规模,这些棒子涌入大明之後第一个要面对的就是吃饭问题,不提前做出准备是不行的。
当然,对於杨少峰而言,给棒子们准备粮食可比给大明百姓准备粮食要简单得多。
给大明百姓准备粮食还要考虑到主食和蔬菜,鸡鸭鱼肉之类的东西哪怕再少也得想办法弄一点儿给他们补充营养。
可是换成棒子就没有这麽麻烦了,直接茱萸芥末拌乾粮或者拌米饭,河里海里捞回来的鱼煮吧煮吧就是一个硬菜,吃剩下的鱼骨头拿回来晒乾了磨粉,再添点儿淀粉和鱼肉做成鱼丸,再搁点儿紫菜就是一锅海鲜汤。
他娘的,要是这麽算起来,棒子劳工的肉食摄入量简直比大明百姓摄入的肉食还要多,都快赶上那些冒充倭寇的苦役了。
杨少峰骂骂咧咧的写好了奏本,密封好后直接喊来跛五,吩咐道:“让人快马送到通政司。还有,让人去把栖霞知县喊来。”
如果说蓬莱县在杨少峰眼里是抱着金山要饭,那麽栖霞县就是正儿八经的抱着破碗要饭了。
毕竟蓬莱县靠海,就算农业方面不发达,也有海洋渔业资源可以依靠,只要去掉户籍限制等乱七八糟的枷锁,蓬莱县很快就能发展起来。
而栖霞县的情况却是靠山山太多,大大小小的山峰加起来足足有两千五百多座,靠海又不沿海,想从地里刨食吧,结果土地又太贫瘠,而且十年能旱六次,不旱的时候又会因为山坡地形太多导致降雨期涨急消速,动不动就会来一场山洪。
种种乱七八糟的因素相叠加,导致栖霞县就是去掉户籍等方面的限制也一样不太好发展。
……
朴得欢和朴成性离去的第二天,栖霞知县陆不平就匆匆忙忙的赶到了蓬莱县衙。
杨少峰先是示意陆不平坐下,随後便开门见山的问道:“土地都分配好了没有?户籍册子和田产册子有没有登记好?”
陆不平拱手答道:“回府尊,土地已经给百姓分好,每户皆是十五亩,户籍册子和田产册子也都已经登记妥当,只是……”
杨少峰嗯了一声,问道:“只是什麽?”
陆不平斟酌着说道:“只是栖霞县的土地大多比较贫瘠,眼下还能尽量挑好的分给百姓,等以後百姓数量慢慢多起来了之後,良田便会不足分配,劣等田……”
没人想要劣等田。
毕竟都是十五亩土地,按照三亩到五亩地能养活一个人的标准来算,十五亩良田产出来的粮食能养活一家三口人,赶上丰年的时候多半还有富裕,而十五亩劣等田产出来的粮食可能养活两个人都比较费劲,更别说剩下多少粮食。
重新分配土地?
重新分配土地无非就是设定一个期限,把良田和劣田组合在一起然後重新进行分配,比如说抓一亩良田要就搭配一起劣田,让百姓手中既有良田也有劣田,以此来保证相对的公平。
但是,这种土地重新分配的玩法有一个最大的变数,那就是人性。
比如说张三的手里有十五亩良田,他知道官府会在两三年後收走自己手里的土地然後再重新抓阄,自己有可能抓到的还是自己原本的土地,也有可能抓到其他人耕种过後的土地。
那麽,张三在这两三年的时间里还会不会爱惜地力?还会不会像之前一样拚命肥地?
答案很有可能是否定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