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4章 意见不合(2 / 2)

加入书签

下方的安思顺闻言一愣,异道:

「盖帅会不会听调,仍属未知,眼下贼兵正在疯狂构建工事,若再延期限,

我们的难度将会更大,请大总管三思。」

杜希望也是皱眉道:「盖嘉运要是愿意来,早就来了,也不会等到隋王发令才来,正所谓一鼓作气丶再而衰丶三而竭,我是担心石堡城握于贼人之手过久,

将士们的心气垮了,朝廷那边,也不好交代啊。」

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清楚,眼下夺城,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否则朝廷一忍再忍,总有忍不了的时候,届时问罪的诏书一到,大家都得担罪。

别看安思顺和杜希望嘴上请战,那是嘴巴上说的,为的是表明自己的主战的决心,实际上两人心里都在庆幸,终于来了一个担责任的。

这可不是我们不想打啊,是你不让我们打。

臧希液老实啊,闻言道:「当下确实不是强攻的时机,贼军防范过重,难有机会,正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时强攻乃下策,只是朝廷那边,大总管如何应对?」

李瑁淡淡道:「这不是你操心的事情,没有万全把握强行攻城,一旦再败,

才是彻底无法与圣人交代,河西陇右本为一体,我来之前,盖帅有所顾忌,不敢尽力,我来之后,顾忌全无,河西自会全力协助。」

说罢,李瑁看向韦光乘道:

「军资没有缺漏吧?」

韦光乘点了点头:「暂时无虞,但若时日过久,还是撑不住的,大总管是否已经去信凉州?」

「嗯,」李瑁淡淡嗯了一声,道:

「四日之内,便有回覆,大家稍安勿躁,暂时等一等。」

如果河西能够全力协助,对于堂下众人来说,无疑是非常振奋人心的,因为陇右这边已经打疲了,而河西全都是生力军。

事实上,大家心里也非常清楚,眼下的河西兵比陇右更能打,不是军士的问题,而是因为河西没有派系,盖嘉运一家独大。

李瑁今天,就是想要稳住大家的心态,让他们不要因为来自朝廷的后顾之忧,而迫切的出兵强攻,那样的话损失太重了。

皇甫惟明就是考虑的太多,所以要让李光弼当炮灰,不惜代价。

而站在李瑁的角度,他不希望任何人做炮灰,单是安人军的损失,就耗费了朝廷巨资补充,按照韦光乘的话来说,三个都的赋税,让臧希液打没了。

军士的损耗,牵涉藩镇的防卫布局,也牵涉财政,又牵涉国本,总之,兹事体大。

皇甫不在乎,是因为急切的需要戴罪立功,财政国本的事情当下还轮不到他来考虑,他只会考虑自己一旦出问题,太子也会受损。

总管府长史李恒看向众人,道:

「盖威已经从安人城西进,如一枚铁锥插入贼境,必能引发贼军腹地动乱,

如果能找到其补给路线,进而切断,那麽石堡城的贼军将成孤军,我当不战而胜,盖嘉运不会坐视,定然会提供支援,我们要等的,就是贼人内部大乱,诸位勿要心急,以最小的代价拿回石堡城,才符合圣人的心意,才符合中书门下的宗旨。」

他以前在陇右的职位,是他爹帐下的掌书记,权力不小,与眼下堂内的很多人也都认识,没有人会轻视李恒,因为人家的爹在这里威望太高。

杜希望点了点头:「自然是要听从圣人与中书门下的安排,那麽我们现在,

就要改一改既定方案,积石城方向的压力还是很大的,郭子仪那边也需要支援,

该调谁去合适?」

眼下的陇右,就这麽些兵,大部主力集中在湟水一线,这是用来夺回石堡城的,那麽眼下既然战事推延,是可以分出一些兵力支援郭子仪。

不要觉得湟水分兵,会给吐蕃机会,事实上,吐蕃不敢进来,因为没骑兵。

从石堡城到湟水一线,都是大平原,利于骑兵作战,吐蕃这一次的战略方针不是打进来,而是拿下石堡城和积石城这两个要冲,占领门户,方便以后打进来。

他们的骑兵在大勃律和小勃律,也就是克什米尔地区,没多少,几千骑,也不敢抽调,一旦调走,安西和北庭肯定会下手,那麽就等于吐蕃在西北方向空门大开,尺带珠丹是不会这麽干的。

李瑁闻言点了点头,看向皇甫,道:

「节帅觉得,谁去合适?」

皇甫惟明眼下的内心非常复杂啊,李瑁这麽一拖延,是有意要接管他一部分指挥权,虽然人家口口声声说不会干预他用兵,其实还是干预了。

身居高位的人,说话是不能信的,皇甫有心理准备。

如果按照他之前的既定策略,四天之后全面出兵,那麽定然是以他为师,因为战略部署是他安排的,李瑁插不了手,那麽夺回石堡城,也算是将功赎罪了。

但是眼下战事拖延,将来的部署李瑁已经开始着手计划了,自己成辅助了,

那麽夺回石堡城,跟他关系不大,届时朝廷该论罪还是要论罪。

而且隋王在军中建立威望,也不符合太子的利益,这是太子在信里交代过他的。

所以皇甫没有声,以沉默的方式,反对李瑁的部署。

其他人也都察觉到了气氛有些诡异,隋王似乎在第一天的军情会议上,便要行夺权之事。

那麽皇甫惟明眼下的处境,无疑非常尴尬。

「惟明,隋王在问你话,」李恒小声提醒道。

皇甫惟明一愣,故作回过神来,道:

「我还是认为,不宜拖延,眼下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善,临时变卦于军心不利,隋王不通军事,还是要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李瑁笑了笑,也没有说话,人家已经挑明了,你是一个外行,这是当众打击李瑁的威信。

但是李瑁不会记仇,毕竟咱们本来就不是一路人,也就尿不到一个壶里。

他不是不知道这里的形势非常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要考虑。

可是此番决战,河西如果不能参与进来,对未来的边境防务影响很大,两个藩镇长期各执其事,失去了协同的本质,以后再要拉回来可就不容易了。

他的本意绝对不是夺权,战事推延在他看来,是必须的,那麽既然湟水一线放松下来,就必然要分兵支援郭子仪,难道等积石城也被攻破吗?

但是皇甫出于自己利益考虑,不愿意让李瑁部署安排,他认为这是喧宾夺主。

大总管只是临时性质的,而我这个节度使可是坐地虎,我不能让你凌驾于我之上,名义上可以,权力上不行。

李瑁在陇右的第一次安排,便遇到了极大的阻碍。

像这种时候,李恒兄弟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他们不能让李瑁和皇甫闹僵。

老三李岘说道:「隋王也是为了陇右考虑,节帅强行夺城,若是伤亡太大,

就算夺回石堡城,意义何在呢?吐蕃此番兴重兵犯境,非一时之计,赤岭之盟约已是荡然无存,今后西北的战事将更为频繁,敦轻执重,你应该考虑清楚。」

他的意思是,今时不同往日,盟约已经不在了,两边将来铁定会战事不断,

你现在不惜代价夺城,是顾头不顾靛,你就算夺回石堡城,但是损耗过重,今年是没事了,明年呢?人家又来了怎麽办?你的精兵都让你不惜代价消耗掉了,掌什麽戌卫?新补充的生瓜蛋子?

先不说新军战斗力不行,需要长期培养,再者说,朝廷能眼睁睁看着陇右成为无底洞,吸血财政吗?

李恒李岘兄弟俩,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皇甫惟明也算是看出来,隋王可真会找人啊,找了这哥俩来对付我?

当下陇右最出彩的两场硬仗,一个是李光弼打的,一个是郭子仪打的,皇甫惟明脸上肯定是挂不住的。

他担心朝廷问罪,所以心情急切了些,其实不单单是为自己考虑,他是统帅,难道不知道李瑁的想法是对的吗?

但是我牵扯着少阳院,牵扯着中枢斗争,凡事不能自己认为正确,就去那麽做,而是要考虑,自已做的事情,长安会不会认为是对的,是否符合少阳院的利益。

那麽他与李瑁对着干,也是出于无奈,而且无法扭转。

皇甫惟明淡淡道:「我还是不同意,尽快拿回石堡城,加固防线以御吐蕃,

是最省钱的办法,耗成持久战才会增加朝廷负担,这是为长远考虑。」

眼瞅着皇甫不肯让步,老大李恒赶忙出面打圆场道:

「这个事情,大家再议,咱们好好商量商量,拿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法子出来,大总管不要着急,惟明也不要太固执嘛。」

李瑁笑了笑,不打算给对方脸了,直接看向李光弼道:

「光弼两天之内开拔,支援积石城,不要一味固守,要以攻代守,伺机而战?

皇甫惟明对李光弼没有绝对的行使权,人家愿意打前锋,自然可以去,但人家不愿意,你也没办法强迫。

但是呢,李光弼不敢违背李瑁。

因为李瑁一句话,就能罢免了他,辛辛苦苦在军中的经营,也就覆水东流了,何况他和李瑁的关系还不错。

李光弼警了一眼脸色铁青的皇甫惟明,点头道:

「卑职领命!」

在他看来,只要有仗打,别让我闲着,就是好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