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5章 五大巨宦(1 / 2)

加入书签

第285章 五大巨宦

「兄弟之间,还是要以和为贵,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人之恩亲,无如兄弟之最厚,」

李适之等不到李瑁先开口,于是他选择打破沉默,道:

「隋王要走的这条路千难万险,眼下回头还不算晚。」

李瑁和李适之都是非常聪明的人,自然知晓两人今晚能坐在一起,绝非巧合,杨家如今声势如日中天,巴结的人不要太多,今晚绝不止他们两个来此,但是这麽久了,只有他们俩在这里,可见杨玉瑶还是有心了。

两人其实都在等对方先开口,因为谁先开口,另外一个人就能大体判断出对方眼下的心态。

正如此刻,李瑁听的出,李适之不看好他,念在往日情谊,劝他悬崖勒马。

李瑁笑了笑,回答道:

「左相岂不闻魏王呼?」

他说的这个魏王,就是李适之他们家的仇人,魏王李泰,要不是李泰当年太跳,李承乾不会出事的。

李适之闻言苦笑道:

「正因前车之鉴,隋王才需多加审度,朝臣们没有谁希望看到储位动荡,圣人也是如此,隋王若是从今日起改变,将来未必不能善终。」

李瑁摇了摇头:

「回不了头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了解左相的苦衷,高处不胜寒,你跟右相的矛盾,是你们的事情,我跟太子的纷争,是我们的事情,咱们各做各的,

你不掺和,我也不掺和,如何?」

李适之正色道:「不知隋王信否,我从来都没有想过掺和皇室纷争,也没有那个胆子,一片赤忠于圣人,便是老夫此生寄望,隋王无需顾虑。」

正因为他的立场是李隆基,所以才能做到左相,李林甫其实也一样,但是李林甫比较倒霉,很多年前就掺和进来了,而且还负责为圣人打压太子,在这样的局势下,李林甫不为将来打算是不可能的。

但凡与太子没矛盾,李林甫都不会支持李瑁。

「左相能置身事外,我便是欠了你一个天大的人情,」李瑁点头道:

「无论将来成败与否,左相都不会是我的敌人,我非魏王,实为恒山王(李承乾),太子夺走了本该属于我的东西,我现在就是要将它拿回来。」

两人这次谈话,算是开诚布公了,这个级别的露心扉,要实话实说,事情都摆在台面说开了,比含含糊糊强很多,大家心里都有个底,那麽今后自然知道该如何处事。

李适之叹息一声,点了点头:

「隋王珍重吧,对了,福郎康健否?」

福郎就是李佶,封西平郡王,这个小名是李隆基起的,而对于李适之来说,

李信也是他的福星。

正因李信的顺利出生,打破了皇陵风水漏泄一说,算是变向的救了李适之一回。

古人都迷信,李信降生的那段时间,刚好处在两王逝之后,朝野上太多人开始预判起圣人的寿命,这对李隆基来说极为不利,所以李信出生,多少有些一扫颓靡之气的意味,而李适之认为,李信跟他是有缘法牵绊的。

如果当时李信不能顺利降生,等于是又给李唐风水来了一记重击,李适之铁定完蛋。

所以李信满月的时候,人家李适之也是送了一份大厚礼的。

「一切都好,」李瑁微笑点头。

李适之欣慰道:「那就好,那就好。」

天色将明,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杨府,前堂也开始热闹起来。

杨话其实没多大面子,不要看他级别不低,但是他没有面子,但是有人有,

所以皇亲国戚,王公贵族,清晨时分已经来了不少。

杨贵妃也离宫了。

李隆基虽然不愿意让杨玉环掺和丧事,本意是想以贵妃之尊免除俗礼,但是杨玉环非常坚持,李隆基不过她。

杨家现在的男丁当中,主要是依靠杨话,所以杨玉环知道,自己不来不行。

短短半年时间,杨家便已经有这样的繁荣之状,李瑁也是没有想到的,虽然他知道历史上五杨的实力非常大,但没有想到起势这麽快。

杨洄负责抛头露面,在府外迎接贵宾,杨在灵堂外答谢亲友,杨话则是负责招待。

跪在灵堂内的杨玉瑶小声朝大姐杨卉道:

「我刚刚已经安排人,趁着天明城开,速速往凉州报信,趁这个机会先让杨钊回来奔丧,只要来了长安,贵妃自有办法安置。」

杨卉点了点头:「还是你想的周全,如今三叔身子也不好,咱们这一辈儿需要顶起门户了,杨杨没有手段,还是得杨钊来,但是贵妃主动跟圣人提出来,不太合适,要找个举荐之人才好。」

杨玉瑶笑道:「早就想好了,不是十八郎,就是右相,反正指望不上别人。」

「别找李瑁,」杨卉顿时眉道:

「昨天的事情你看不到吗?都闹成什麽样子了?你不要掺和。」

杨玉瑶撇了撇嘴:

「你们不掺和是你们的事,我受十八郎恩惠,不得不报,不牵连你们便是。

一旁的大姐夫崔响听到这句话,无奈叹息道:

「三娘的胆子太大了。」

杨玉瑶哼了一声道:「你们又不是今天才知道。」

这时候,门外有内侍的声音传来,贵妃到。

灵堂一众人赶忙改变跪坐方向,朝着门外跪倒。

杨玉环一身素服,一进门便开始哭哭啼啼,那梨花带雨的模样,确实惹人垂怜,她就是哭,也比别人哭的好看。

杨家一众妇人赶忙上前扶安慰,随后将杨玉环扶至一旁坐下。

杨洄杨话等人都陪同在旁,听候贵妃垂询。

「我都跟圣人说了,要为二叔守灵七日,今日没有贵妃,只有亲人,你们勿要视我为外人,」杨玉环哭诉道。

其他人纷纷一惊,赶忙道:

「岂敢岂敢,贵妃永远都是臣等至亲。」

他们今天之所以在杨玉环面前这麽战战兢兢,而且很有距离感,其实就是在等杨玉环的那句话,你到底是怎麽来的?

因为在大唐,正常情况下正一品内命妇除了亲爹亲妈之外,是不服丧的,因为她已经是李家的人了,娘家那边的亲属,如果非要服丧,那也必须是「奉旨奔丧」,皇帝同意了,你才能去。

所以大家在听到贵妃这句话之后,都在心里松了口气,好好好,只要不是你擅自离宫就行。

由此可见,圣人对贵妃是如何的娇宠。

灵堂布置好,人已经进了棺材,那麽李瑁就可以进来吊一番,随后就可以离开了。

熬了半夜,他眼皮都快抬不动了。

在杨话的带领下,李瑁和李适之先后进入灵堂,朝着灵位揖手之后,便文朝着贵妃行礼,随后才轮到家属。

杨绛一直在旁边挽着李瑁的胳膊,小声询问丈夫是否太劳累了。

毕竟李瑁已经一日一夜没有合眼。

「这里的事情就交给你了,得空了便好好休息,不然扛不住的,」李瑁柔声交代妻子道。

杨绛微微点头。

他们这一幕,都被杨玉环看在眼中,曾几何时,站在旁边挽着李瑁胳膊的,

是她啊。

世事难料,时过境迁,当年哪能想到,事情会发展到如今地步?

杨玉瑶就坐在杨玉环旁边,自然有所察觉,悄悄的在下方轻捏了对方一下,

小声道:

「别乱想了,都过去了。」

杨玉环一愣,回转过头道:

「杨钊的事情,你都安排好了吗?

1

「已经派人去叫他回来,我也和十八郎打了招呼,他有分寸,就算自己不出面,也会请右相出面举荐,」杨玉瑶道。

杨玉环点了点头:「我常在深宫,外面的事情全都指望阿姐,但是你一介妇人,有些事情是不方便的,杨钊胆大心细,等他回来可以为你分担一些。」

杨玉瑶点了点头。

杨舒杨不敢惹人,也不会巴结人,以至于她们家现在空有威势却难以转化为实质进展,换句话说,有名无实,手里头没有实实在在的权力。

而杨钊最大的优点,就是能豁出脸去死命的巴结人,而且很会巴结人,当下的朝堂不缺有能力的官员,但这类官员往往不易升职,反倒是逢迎谄媚之徒,一个个混的风生水起。

有些史书记载,杨国忠起势,杨玉环并没有出力,这完全就是胡说八道。

七年时间,从地方小官做到了宰相,你能说他是靠自己?杨钊自己都不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