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9章 王八看绿豆(1 / 2)

加入书签

第309章 王八看绿豆

关于贵妃在宴会上的表现,在宴会结束之后,几乎所有人都在窃窃私语。

因为事情太大了。

如果是后宫任何一位嫔妃怀孕,都不会引来大家的关注和议论,但是贵妃不行,她是被当做皇后对待的。

李亨今晚是睡不着了,事实上,从离开兴庆宫到现在,他一句话都没有说。

回到少阳院,坐在寝房内对着烛火发呆,妻子韦氏在一旁安抚了好半天,没有唤来丝毫回应,只能叹息一声离开,让太子一个人静静。

人一旦陷入乱想,会越想越复杂,因为他会根据自己的思路去理解和分析整件事情。

李亨认为,是先有贵妃怀孕,才有杨门三女的鸡犬升天,也就是说,他这边基本确定,贵妃就是怀孕了。

也正因怀了龙种,圣人才会如此高规格的为她举办生辰宴。

这个老狗,越来越昏庸了,为了一个女人,完全不顾朝局,不顾江山社稷。

「让长源进来,」李亨朝着李静忠道。

李静忠点了点头,轻手轻脚的退下。

李泌,是住在少阳院的,因为他这个职位等同于贴身秘书,是要随叫随到的「长源怎麽看?」李亨将今天的事情描述一遍后,叹息道:

「你不知道孤当时的心情,孤只觉得,自己是这场宫宴当中最大的笑话。」

说罢,李亨苦笑抬手:「对了,李瑁也好不到哪去,他也沦为笑柄。」

李泌皱眉的时候,他的两条眉毛是呈倒八字上挑的,给人一种弹精竭虑的感觉,就好像他在竭尽脑汁的思考事情,会让人觉得他特别稳妥和值得信赖。

「静观其变,」半响后,李泌慢悠悠道:

「贵妃是否怀上龙种,尚未可知,若是没有,我们白白顾虑一场,若是有,

我们眼下焦虑也是无用的,圣人睿智,眼下时刻,多半不会有立幼之心,如果有,我们需联合大臣,改变圣人心意。」

他给李亨提建议,从来都会以可能和不可能,提出两套方案,从这点上不难看出,李泌是一个不会轻易专断的人,也就是说,他不会去笃定一件事情,而是全方位去思考谋划。

李亨叹息道:

「联合大臣?朝中哪个大臣可以为孤所用呢?他们对孤唯恐避之不及,而孤有心笼络,也没有机会面谈啊,萧嵩丶李禕丶贺知章,他们都老了,王忠嗣丶皇甫又不在身边,孤于长安可重托之人,今在何处呢?」

李泌沉吟片刻后,道:「若臣没有看错,今后的中枢,有两个人必受重用,

而太子已拥其一。」

李恒呵呵道:「孤知道,你说的这个其一,是韦坚,孤也不瞒长源,韦坚为孤所用,是有条件的,但孤所属意者,惟广平王也。」

「那也是以后的事情了,」李泌道:

「太子眼下需要韦坚的助力,为了大业虚与委蛇,有何不可?广平王妃出自韩国夫人膝下,我们也是要利用好这一点的。」

崔和杨卉的女儿,就是嫁给了李亨最为看重的长子李。

但是李亨对自己这个儿媳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再加上崔氏的眼神极为特别,

让他很不舒服,也很不放心,崔氏的毛病在眼睛上,眨眼次数太少,与人对视,

会给人一种被审视的感觉,还会让人觉得:她瞧不起我。

这也是一种相貌缺陷啊,长子在百孙院,李亨时常担心儿子被这个看似狠辣的儿媳拿捏。

实际上,他完全就是瞎顾虑,他这个儿子的性格,比他硬多了,收拾的崔氏服服帖帖。

「那麽另外一个人又是谁?」李亨问道。

李泌道:「就是王,此子走的也是逢迎之道,平日又一意巴结虢国夫人,

也是虢国夫人最常称赞的官员,他有一点是韦坚也比不上的,他在中书门下,对国事知之甚详。」

李亨感叹道:「长源潜修仙山,却知天下大事,孤今日方得贤士,实是相见恨晚。」

不管怎麽说,李泌出身豪门大阀,还是赵郡李氏的大宗,这样的出身对政治不关心,几乎是不可能的。

别看他年轻,人脉广的很,严挺之的府上都是随便去。

他进入太子院短短数日,李亨就已经对他寄予厚望,背地里让长子李认了李泌做老师,已经给儿子的将来铺路了。

任谁都能看得出,李泌绝非池中之物。

李泌继续道:

「太子堂兄湖阳王与王相交莫逆,可以帮助我们联络对方,此子将来的头号之敌,必是右相,所以王与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如今在右相面前卑躬屈膝,不过是求存之道罢了,一朝得势,必然争权。」

李亨有个堂兄,跟他的关系非常铁,也是李亨的亲戚当中,唯一进少阳院不会给监院宦官监视的人。

这个人叫李宗晖,他的爹便是节太子李重俊,武三思丶武崇训就是死在李重俊手里,要不是被玄武门挡住了,韦皇后也会成为李重俊的刀下之鬼,如果事成,那麽皇位与李隆基父子就不会有任何关系了,而是属于人家李显一脉的。

可惜失败了。

李宗晖的生母,就是李亨的亲姨母,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他们俩的母亲当年都嫁的很牛逼,是因为她们家和武则天是近亲。

李亨因为母亲早逝,先后被两个人抚养过,一个是王皇后,一个是姨母杨氏,也就是李宗晖的妈,所以他与李宗晖的关系,类似于李瑁和汝阳王李的关系。

李隆基被自己的姨母抚养过,所以觉得姨母是最亲的,将儿子交给姨母,他也放心。

「王爱财,孤且予之,今后外事联络,孤便托付给长源了,」李亨郑重其事的拍了拍李泌的肩膀,并且让李静忠将府库的一把钥匙,交到了李泌手中。

他这个人有一点好,信赖一个人的时候,确实推心置腹。

李泌一脸感动的双手接过钥匙,点头道:

「太子知遇之恩,长源无以为报,必当尽力。」

这对主仆,也算是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

郭幼明这顿打,是不可能白挨的,而且让李瑁了解到,嗣吴王李祗打算跟自己正面干了。

这个人终究是信安王的亲弟弟,与此人交恶,基本等同于直接与信安王对垒李瑁现在已经不会再顾虑这些了。

兴庆宫的那场比武,明面上是河西兵与飞龙军的擂台,实际上是少阳院和隋王宅的擂台,

正所谓是个人就有把柄,李瑁已经打算搞死李抵了。

殿中侍御史罗希爽,是李林甫放在御史台的一枚棋子,专管诏狱,这个人被李林甫布局多年,掌握了很多官员的秘辛,等到用得着的时候,就是杀手。

李祗的把柄,其实与大多数官员差不多,兼并巨量田亩,逃避赋税,这种事情一般情况下,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谁会去主动揭发,因为你很可能也在这麽干,那就成了贼喊捉贼了。

而罗希爽既然做为李林甫的一把尖刀,那麽这个人的日常作风,几乎是没有问题的,虽然历史上名声极差,被归入顶级酷吏行列,但就李瑁所知,这是一个非常清白的官员。

这就是李林甫的高明之处,只有清白的人,才能去干检举的事。

于是六月初三的偃月堂,罗希爽将一子卷宗摆在了李林甫的桌案前,上面都是他历年以来关于嗣吴王李低兼并田亩的证据。

「触目惊心......」李林甫猛的一拍几案,将卷宗哗的一下推下了桌,散落了一地。

其他人顿时一惊,异的望着李林甫这一反常举动,因为这位右相很少将怒意摆的这麽明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