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0章,为了公平(1 / 2)

加入书签

有些人没明白,对于不得入仕几个字本能的炸。

但对照宋家一想,能明白几分,所以把宋家恨死了!

他那些儿子孙子不管有没有本事都弄了,把别人坑了。

陈佐心想,就怕太多了控制太多。

好比董勖,那么多儿孙都塞进来,形成多大的势要多少好处?

其实限定六个人就不少了,一家十二个孩子、有一半成材吗?

郑国公慢悠悠的说:“不许入仕不许经商而已,家里有银子不是能养着?也可以治学,多好的事儿?也可以做慈善嘛,种田也没什么不好。”

燕国公附和:“种田还赏一百两银子、十亩田,老百姓不得嫉妒?他们多生一个儿子可没有。”

大家都明白,打击豪族。

但也不是。真的是除入仕就没别的干了?

何况一个国公,管六个儿子、满员三十六个孙子,相当恐怖了!

所以诏书说了,不是平均的,若是哪个儿子只有一个儿子,兄弟们的儿子不能算;若是抱到他那儿,查出后全家受罚!

所以只要照满员的家里去看。何况自己儿子抱到兄弟那儿、没影响吗?

平民可能登记没那么清楚。

但这个范围的就很清楚。

因为把人登上去是有好处的。

若是谁儿子多了隐瞒不报,假装是路人,就是犯法。

有的原配都能生七八个儿子,但不是谁都入仕,所以正常来讲都没问题。

这考虑的很好了。

但有人就是想多。

三个儿子或许十几个孙子呢?这种选择就很折磨人。

诏书里,不是算数而是定到人头。

算数大家还能期待一下,算到人头就没侥幸了,儿孙不得吵起来?

在这个数内能不能入仕还不一定,若是才生下来的孙子排除出去,将来又很有出息呢?

所以大家想的多。

桓樾就不想了。

既然每户平均三丁,每个女子大概生三五个。

那别纳一堆的妾,就生不了一大堆。

纳妾不好管,就直接管儿孙。

其实最主要是为公平。

上面的别占太多资源,给下面一些机会。

一品国公、太师等很少,二品的侯、太子太师之类其实也不多,像六部尚书都是三品,这个层面才多起来。

像陈佐的儿子也三品了,这不进行叠加,儿子就顺着他往下。

三品可以有四子、十六孙、满员六十四曾孙,也足够庞大了。

所以,一般人不用担心。

何况,一个三品、他俸禄能养那么多孙子吗?太多了就去种田。

就算种田和别的平民也不是一条起跑线。

但到底是有了控制。

以后看情况可以再改,比如将女子加进去。

要不然宋家来一堆女儿也烦。到时,或许第一个排除的就是女儿。但女儿有父母、愿不愿是两回事,争去吧。

谢籀和媳妇儿回到青蛾宫。

内侍来回禀:“裘家替宋家传话,说宋家小姐随便挑。”

桓樾说:“裘家还真是生意人,这一倒手能赚多少?”

谢籀说:“裘家大概有八只手,剁了这只长那只。”

桓樾说:“长手毕竟要消耗元气。”

谢籀看媳妇儿说的对极了。不是说打不死,而是也挺惨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