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章 加冠(1 / 2)

加入书签

月隐星疏, 叶浪如潮。

青年面若朗月,映着眸中的猩红底色,无端叫人看出几分思念的意味。正当崔元以为蒙毅会就此打开话匣, 同他谈及过往岁月, 谁知对方仰头饮尽杯中雪吟后,却只笑颜回眸,好意提醒一句:“不出几月,王上便该往雍城举行加冠之仪, 现下百官皆在为此筹备。”

说着,眸中涩然早已尽数消散:“届时崔兄便同我一路前往观礼。”

雍城加冠?崔元在心中计算一番,之前挂心于成蟜叛乱之事,倒将秦王加冠这般大事件全然抛诸于脑后。若是他未记错,由于各种阻力影响,秦王加冠亲政时已是二十二岁。

雍城本乃秦国故都,建都时间甚至长达三百年之久, 足以见得其对秦国王室的重要地位。而秦王此次雍城加冠之行,就算未曾学过历史,也不难推断出嫪毐定会有所动作。毕竟此人出身低贱, 不过是靠着赵姬宠爱招摇过市、大权在握, 一度还近乎威胁到吕不韦的坚固地位。

他自知树大招风,但又不欲收敛悔改, 与其乖乖坐等早就看自己不顺的秦王亲政,而后自甘葬送到手的一切权力, 还不如奋力一搏,主动起兵反叛, 若能手刃秦王, 便是一劳永逸之举。

而在此过程中, 对方能够选择的时机,只有在加冠之前。仪式结束则意味着秦王亲政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那时任他旗号喊得再响亮,也是以不义之师伐正统之君。

因此为了自己与太后的私生之子,嫪毐也会在冠礼前拼力一试,哪怕鱼死网破。

崔元最为忧虑的是,对方在破釜沉舟的处境下,会不会做出什么出乎自己意料的决绝事?

思及此处,崔元沉沉呼出一口闷气,转身回话时却发觉,蒙毅早已背倚滑梯入梦而去。崔元无奈笑笑,只得起身将他搀进偏室休憩,自己则静静回至室内,掌灯落座于书案跟前,端整铺上几张雪白宣纸,借着清醒神思,继续发奋攥写《治秦手册》全稿。

接下来数月,秦王再未对他另行召见。

崔元初时还主动寻机面圣,想着是否要将心中忧虑倾吐而出,思虑多时后终是得出不如躺平的结论。试想若是他成功得见秦王,他又该以什么理由解释自己能够预知其加冠之际恐会生变的事实?

预言家这种身份,一旦跳地多了,引火上身的概率也会直线飙升。更何况就算将自己搭进去,也不一定能劝服秦王,让其将枪头直接调转到自己的亲生母亲势力之上。

一个人最难面对的,恐怕就是母亲的背叛了,尤其是这般彻底的背叛。

单是想想,就能为秦王感到些许心酸。

放弃面见秦王的想法后,崔元除却每日修正《治秦手册》后,又将秦王赐回到自己手中的刺刀打磨光亮,待至出发雍城当日,便将刺刀合鞘塞进怀中,以备不时之需。

出发前,阿芜早早便将多日用具一并筹备妥当,张良跟随崔元与蒙毅二人一道赶赴雍城,阿芜则主动留在蒙府,悉心看照大黄与小黑,以及崔元培育多时的半院果蔬。

见崔元与张良已然到齐,蒙毅出声示意驭者扬鞭起行,另有女侍恭候于车厢外侧,静静听凭蒙毅指示差遣,不时送上些茶点小食,消磨途中的漫漫时光。

由于心中思虑过重,崔元近来总是辗转难眠,遂自今日上了车驾,便一直睡意昏沉。途中停车歇息的空档,崔元本欲把握时机好好补上一觉,谁知蒙毅与张良乖觉下车散步时,却另有侍者自外侧恭声请示道:“王上请崔君御驾内相商。”

瞌睡瞬时跑至九霄天外,崔元忙起身理整衣袍,进而温声回应道:“烦请在前引路。”

侍者闻声背过身去,片晌,其后随上一道挺隽修长的身影。侍者如往常般驻足于御驾之外,崔元会意登上车驾,还未及出声拜见,车厢内便已传来一道低沉稳重的男音:“进来便是。”

崔元应声进门,绉帘掩映下,厢内的光线并不算充足,秦王端坐于屏风之后,见崔元恭敬落座,却并不着急言语。仔细去瞧,对方倒像是在闭目养神?

崔元自是不能出声催请,因而只得静坐等待,奈何心中却又记挂着车队启程的时间,思绪飘来荡去,却未发觉屏风后的男子不知何时已将视线直直凝在自己身上。

许是被他心不在焉的状态刺激到,秦王始终不发一言,眉宇间的紧蹙之色却愈发明晰起来。

约莫过了半柱香的时间,车队终是再次缓缓朝前行进,崔元下意识便要起身离开,秦王喉咙 一紧,方意有所指地出声询问:“崔君何以着急离开?”

>

此乃其一,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是,与秦王同处一室时,他会有种莫名的紧张情绪。这种情绪太过于清晰难挨,崔元在这种压力锤击下,想逃便成了下意识的正常举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