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西县硝烟(十二)(1 / 2)
最后的宝物,必然是压轴之宝。
这究竟是什么宝物,才能称为压轴之宝呢?
所有商人屏住呼吸,个个目不转睛望着赵飞扬。
这个是一个高两尺宽三尺的物事,赵飞扬小心翼翼撕开上面的红布。
这些商人目惊口呆,这是一种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物事。
只见它外貌如老虎,又有些如熊,身形如虎豹,尾巴似龙状,更加奇怪的是,肩膀上面还有一对羽翼,头顶有一个角。
它四肢极为粗壮散开,显得极为威武雄壮。
它还有一种睥睨天下的感觉,因为嘴巴张得极大高高望天。
更奇怪的是,它的脚还踩着祥云,更加显得它非凡。
王富眼睛眨也不眨望着宝物,不解地问道:“样子有些像是麒麟,却比麒麟凶猛,还有一对翅膀。”
几乎所有人陷入沉思之中,纷纷猜想这是什么宝物。
“像麒麟却比麒麟凶猛,而且还有一对翅膀,莫非是貔貅?”刘贵想了想,说出自己的想法。
张裕摇摇头,不敢苟同:“据山海经记载,貔貅不是这个形状,龙头、马身、麟脚、形如狮,会飞。”
“它有些如麒麟,但是长着翅膀,不是貔貅还是什么?”王富坚持己见。
张裕与刘贵互相打量这个宝物,张裕望着王富问道:“子丰(王富字),汝觉得呢?”
“这些神物,谁也没有见过,各执一词,不妨问问赵官人。”王富想了想说道。
刘贵已经隐隐约约偏向王富,但是他不想得罪张裕,或者他自己也不能肯定。
毕竟,貔貅也只是一种传说,其真相从来没有人见过。
面对王富询问,赵飞扬打开纸条一看,果然就是貔貅。
“果然是炎黄二帝出征的天?兽?是被汉武帝封为皇室的帝宝?”张裕来到八仙桌面前团转转,反复打量八仙桌上面的宝物。
刘贵指着它头头是道地分析说道:“它不但有羽翼,而且还有长得非常凶猛,不然怎么会成为天?兽及帝宝?”
听说赵飞扬承认这是貔貅,所有商人上前来围观。
貔貅不但会为主人敛财守财,而且只进不出,是最佳财神。
由于人群太多,只有围在里面的人能够看到,在八仙桌外面的一些商人来到赵飞扬,要求也要观看。
赵飞扬只好让这些商人派出代表,每个看一盏茶时间。
商人一生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敛财。
为了敛财,他们会穿越西域几千里沙漠。
为了敛财,他们冒着台风巨浪,来到倭国及麻逸千里跨过海洋做生意。
现在有了这个会敛财守财的财神,没有哪个商人不喜欢。
一柱香时间过去了,这些商人纷纷回到原来的坐位坐下。
“诸位现在也看到这个水晶财神,下面请亮出各自香火费,看看哪个与之有缘。”赵飞扬咳嗽一声,宣布正式开始竞争夺标。
“一千提货卡。”,仿佛平静的湖水投入一块巨石,惊起涛天巨浪。
听到这个价格,让其它商人不禁一起向着他望去。
只见一个叫做吴奈二十多岁后生,他手里举着一块牌子,上面清清楚楚写着一千提货卡。
他能够报这个价,显然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小商人。
一众商人不禁愕然,有的甚至翻白眼,这个价格你怎么好意思出?
有的商人甚至一脸的怒火,愤怒地望着吴奈。
“这个价格太低了吧,财神怎么能够值这个价格。”一个商人直言不讳训斥说道。
另外一个商人质问:“吴掌柜,你既然不能夺标,为何还要参与?”
“对,你不是浪费在场人时间与精力吗?”另外一个商人深有同感。
一个商人向地面吐了口 水,说道:“吴掌柜,你不是来结缘的,是来搅局的。”
“吴掌柜,你是在侮辱财神。”另外一个商人哼一声,大袖一甩。
“在下向诸位道谦。”吴奈不好意思向着所有商人拱手一礼,正色说道:“在下重在参与,这个价格肯定是与财神无缘。”
其他商人点点头,觉得此话确实是实话,看着吴奈顺眼多了。
吴奈又向所有一个商人行了团团礼,恭恭敬敬说道:“在下希望与财神结缘,可是实在不能,就是与之不能结缘,就是参与报价也是一种缘分。”
“虽然吴掌柜报价虽然低,但是此人确实会说话。”一个商人对着他身边商人说道。
“在下以后如果遇到亲友熟人或者同行,说自己也参与报价,也有了谈资。”吴奈也不管他们商人如何说他,继续为自己辩解。
就是张定也不禁打量吴奈一眼,一边喝茶一边说道:“这个后生虽然无钱,但是会谈吐,有前景。”
王文修点点头,也一边喝茶,一边饶有兴趣打量这个年轻商人。
吴奈又是向着这些商人一礼,继续说道:“财神虽然只能与其实一人结下不解之缘,可是也给诸位掌柜结下另外一种缘分。”
此话出人意料之外,这个财神只能与其中一人结下不解之缘,与其它就当然没有缘分。
“吴掌柜,此话在下就不明白。”一个叫做伍由的四十来岁的商人,起来向着吴奈拱手一礼,不解问道:“财神只能与其中之一有缘,可能与吾等没有缘分,吴掌柜为何说还有缘分?”
“如果没有缘分,本来诸位掌柜天南海北各自一方,为何吾等聚集在一起?”吴奈一边还礼,一边反问。
此话让不少商人陷入沉思,是呀,如果没有缘分,为何又一起来到西县呢?
他们不知不觉对着这个后生好感起来,觉得看起来没有开始报价那么讨厌。
“缘分,缘分?”伍由想了想,一边念道,一边不禁皱眉问道,“如果这个也说一种缘分,那么应该叫做什么缘分?”
“这个叫做相聚之缘。”吴奈对着伍由回答。
伍由继续不停念道:“相聚之缘,相聚之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