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第 365 章(1 / 2)
通政司把东宫的奏本查阅完毕,直接递送到内阁去了。
元守直才不烦恼那么多,内阁里坐着的可是李东阳等人,文哥儿正儿八经的老师。他们自己教出来的学生以及他们学生教出来的学生(太子),可不就得留给他们自己受用吗?
李东阳几人对此还一无所知,直至拿到通政司送过来的东宫奏本才赫然发现事情有些不妙。
……怎么回事?文哥儿不是不在京师吗?为什么东宫会递上来这样一本奏章?!
李东阳和谢迁看完后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里的疑虑。
作为一个浙江人,谢迁是最清楚里头的门道的。
本来这块香饽饽已经被人咬进嘴里了,你朝廷突然说要把它收回来,搁谁身上谁能乐意?
尤其是江浙一带的沿海地区,私底下搞海贸的人多不胜数,什么片板不得下海全是一纸空谈。
咱说没有下海就是没有下海,你朝廷派再多人下来查探咱都是没有下海,咱可是凭本事富起来的,和私下搞海贸有什么关系!
谢迁对此虽然心知肚明,却也不会傻到去捅破这件事。
偏偏现在太子直接把奏本递上来了,他们是讨论还是不讨论?
谢迁心思百转千回,最后想到了还在千里之外的文哥儿。
这都是什么事啊?
早就知道这小子从小有股子想把天捅破的劲头,没想到才考上进士的第二年就闹腾出这么大的动作来!
丘濬的提议很好搁置,因为他在朝中本来也没什么朋友,哪怕入了内阁也远没有一呼百应的能耐。
朝臣们没少私下议论,认为丘濬入内阁着实不怎么名正言顺,毕竟比起谢迁他们漂亮的履历,丘濬可是六十好几还被安排去国子监教书的。
怎么看都不是会入内阁的升迁轨迹。
何况丘濬自己年轻时不爱攀关系求晋升,自己入了内阁也不太爱被人攀关系,手头自然没什么说得上话的人。
太子可不一样,太子一开口,不少人不管是为了施展抱负还是为了投机东宫,说不准都会踊跃表态兼揽活。
太子现在才七岁又有什么所谓?太子年纪小更好,更容易刷好感度,也更容易哄骗。你看王小状元不就哄得太子一口一句“我小先生说的全是对的”吗?
谢迁犹豫了一会,还是把奏本递给了徐溥。
眼下内阁年纪最大、资历最老的就只剩下徐溥了。
徐溥接过奏本看完,脸上的表情没有多大变化。
他已经老了,精神越来越差,精力也越来越差,加之他本来就是不是锐意进取的性格,是以看到这带着蓬勃朝气的东宫奏议后他只是在心里微微愣神。
等慢慢品出东宫对重开海贸的野心,徐溥才终于反应过来自己看到了什么。
接着他就生出一种长江后浪朝他们这些前浪奔涌而来的感觉。
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后来入阁的王恕、丘濬都先后请辞了,只有他还占着首辅之位。
这些年来他也没少上书请辞,只是决心都不太坚定,圣上也从没打算批准。
如今面对这些锐气逼人的年轻人,徐溥更感到力不从心。
这最后—班岗不好站啊!
徐溥沉吟许久,转头和谢迁他们讨论如何写这次的票拟,整个人看起来一如既往地沉着。
事已至此,想压下去是不可能的了,不如就敞开来讨论一次吧!
内阁这边有了决议,奏本才终于送到朱祐樘手里。
朱祐嫦:?????
瞧瞧他皇儿不声不响都干了啥!
平时这小子有点什么事都要来他们面前得瑟半天,这次干了这么大一件事居然都没跟他们提过半句!
朱祐樘莫名有种“朕的儿子长大了不亲爹了”的惆怅。
等看完朱厚照的奏本,朱祐樘只觉得……他们这位小神童怎么人不在京师,还能联合太子干这么一桩大事!
看小神童给东宫写的信也没写什么重开海贸的事啊!
估摸着是跟人换信看换出来的事儿。
朱厚照上回就来跟他讨论过“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会有什么后果”,无奈朱祐樘本身也是读经史长大的,琢磨来琢磨去也没琢磨明白。
他询问李东阳他们,李东阳他们也没法回答,最终只含糊其辞来了一句“本不会流入,何来的后果”。
朱祐嫦让人去东宫把太子喊来。
朱厚照此时正带着弟弟妹妹在东苑遍地撒欢,一个人带着两个小豆丁拿着捶丸杖追着球到处跑。
球入不入洞不要紧,会不会玩也不要紧,关键是坚持锻炼身体!
听人说他父皇找他,朱厚照便让人把弟弟妹妹送回张皇后那边,自己跑文华殿找他父皇去。
朱祐樘一见到朱厚照便拿出他递上来的奏章问:“这是你自己写的?”
朱厚照得意洋洋:“那肯定的!”说完以后他又想起他小先生教他有好事绝对不能忘记出过力的人,要是每次都自己把功劳全占了,以后就没人帮自己出主意啦!朱厚照又补充起来,“不过都是小先生教的!小先生教我老多了!从开中法到海上贸易都讲过。”
朱厚照还凑过去跟他父皇大谈特谈,说他们华夏大地有两条丝绸之路,一条是陆上的,一条是海上的,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很积极进取,希望能扬威万国。
连他们大明永乐年间也曾派老大老大的船队下西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