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6章 小顾和小许(四)(1 / 2)

加入书签

特别篇:《阴木鬼校(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顾别冬一边在心里默念着这句悲壮又决然的诗词,一边举起了手里的白色蜡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之,硬着头皮踏入了灵堂。

灵堂里面也是乌漆麻黑的一片,唯一的光源是女孩黑白遗像前的黑色木桌子面放着的两盏白色的电子蜡烛,乍一看和顾别冬手里拿着的白色蜡烛还是同款,唯一的区别是遗像前放着的那两截白蜡烛面多了个黑色的“奠”字。

顾别冬一踏入灵堂内,脚下就传来了“沙沙”声——地面铺着一层纸钱,运动鞋踩去就是这么个声音。棺材是半掩着的,顾别冬压根不敢往棺材厘米看,生怕对死人的视线。他举着蜡烛围着棺材了一圈,整间灵堂也基本算是探完了,回到门口,对余下的四位小伙伴说:“安全。墙也有一块黑板,面写了问答题。”

等五位小伙伴们全部进房间,房门“砰”的一声动关了,并了锁。

显然是只有答对了题能出房间。

黑板面写得题是:

囡囡的死因是?

只有一次机会哟。

打错了会囡囡抓的~哈哈哈哈哈~

五位小伙伴凑在一起盯着黑板看,顾别冬率先发言:“知囡囡是王兮,所以现在是让咱们分析王兮的死因?还只有一次机会?这他妈柯南来了也得王兮抓!”

吴源的重点则是:“那个遗像、不会是真人照片吧?”

赵胖:“那肯定不是啊,绝对是电脑合成的,不然谁愿意把己的照片做成遗像挂在这种晦气的地方?”

李菲林弱弱地接了句:“我们现在是不是要找一找线索和证据?”

“……”

是的,是要找证据。

但是,去哪找啊?

赵胖又突然开了脑洞:“不会要钻进棺材里吧?躺在死人身看棺材盖。”

“……”

再说话就把你的嘴缝!

就在大家忐忑不安地盯着棺材思考到底要不要钻进去的时候,许词话突然开口:“看地!看纸钱!”

大家立即低头弯腰,举着蜡烛看向了地面。

在满地的昏黄色纸钱中,有一张并不怎么显眼的纸钱面竟然写了一句黑色的蝇头小楷。

许词话把这张写了字的纸钱从地捡了起来,大家看到,纸钱写的字是:“她们骂我荡/妇,骂我是不要脸,骂我勾/引李先生。”

五人瞬间陷入了异样的沉默中,也同时想起了那一则阿媛写得日记:

1922年3月16日,天气,晴

初来阴木,人生地不熟,校园中亦无好友相伴,整日孤来孤往,好在学业丰富,留洋归来的李先生讲课有趣,可使我专心投入,不然真是要孤独死。

顾别冬抿了抿唇:“所以,是有一个女生其他女生辱骂她勾引老师?”

吴源:“日记是阿媛写的,死的却是王兮?”

赵胖:“那骂的到底是谁啊?王兮还是阿媛?”

309全员懵逼。

李菲林抿了抿唇,突然开始喃喃语:“一个囡囡独行,两个囡囡手拉手,三个囡囡争不休……”

吴源她吓了一激灵:“你、你你好端端地干嘛念这东西?”

李菲林赶忙解释:“我就是觉得这句话有蹊跷!”

顾别冬:“什么蹊跷?”

李菲林:“我也不太好说……就是感觉怪怪的”

许词话沉默片刻:“一个囡囡是王兮,两个囡囡是王兮和阿媛,三个囡囡是来又加进来了一个女生。”

李菲林点头,补充:“四个囡囡可能就是暴力和侮辱的开始了,把人当小狗遛……”

许词...

话:“所以这首歌谣就是一个故,校园暴力的故!”

李菲林点头:“嗯!暴力的开始就是谣言和无端的恶意猜测!”

309“……”

卧槽!

女人的细节捕捉和分析能力,好可怕!!!

顾别冬颤声询问:“那、那、那王兮的死因是校园暴力?”

许词话摇头:“不一定,我还不知道刻莲藕和点烟花是什么呢。”随,她一声令下:“继续找!在纸钱里找!肯定还有线索!”

随大家立即埋着头在纸钱堆里面找了起来,最先找到新发现的是吴源:“我找到了!面写的是‘李先生出身名门望族,是留洋归来的世家公子,风度翩翩一表人,大家都很喜欢他的外文课,就连堂的史密斯医生也常会来找他请问题’。”

紧接着有发现的是顾别冬:“我也找到了。”他用白蜡烛给纸钱打着光,念纸钱的字,“李先生竟然夸奖王兮肌肤胜雪,呸,他们两个人之间一定有苟且!”

李菲林也有了发现:“指若削葱根,臂似莲藕节。”

“……”

大家忽然就明白了什么。

一股冷气顺着脊背直窜天灵盖。

几人脸色苍白,嗫嚅着双唇,不敢说话,最终是许词话打破了沉默:“五个囡囡刻莲藕,她们用刀在王兮的手臂刻字,六个囡囡点烟花,应该是说她们在用火烫王兮的皮肤,在她的身烫出了一个又一个狰狞的伤痕。”

顾别冬:“烧、烧死的?”

许词话点头:“还记得咱们进来之前的那段介绍么?建校三年,某天夜晚校内忽然发生了一场意外的火灾,一位十四岁的女孩死于火灾中,尸体表面烧的体无完肤。”

“……”

这他妈,人心可比鬼神吓人多了!!!!

吴源入感特别强,突然愤怒了起来:“都是同学!真能干出这种儿?!”

赵胖:“诶呦,建校背景是民国,那个时候会不稳定,法律不健全。”

顾别冬:“那还真不一定,现在的校园暴力也不少。”

李菲林:“确实,我们过只能说明我们幸福,我们生活在一个好的学校里,不能说明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