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一十七章(2 / 2)

加入书签

更不要说,朝堂中以祝维平为首的一批官员,似乎也倒向了谢知秋,明面上都有这么多,私底下或者摇摆不定的,更不知道有多少。

赵泽光是一想就觉得恐怖非常。

这根本不是他同不同意的问题,相反,他虽是皇帝,可反驳谢知秋,反而不得不掂量一下后果。

赵泽迫于压力,只得皮笑肉不笑,扯了扯嘴唇:“那就试试吧。”

谢知秋笑道:“多谢皇上信任。”

赵泽:“……”

既然这件事就算定了,那么由哪位官员负责,也要提上议程。

谢知秋道:“待今后义学与新科举完善,自能从天下人中善于工技的人才,但当下人手不足,臣以为不妨沿用当初为义军效力的人选。

“他们在退辛之战中有功,本就应当封官受伤,且对体系熟悉,是当下少有的经验丰富之人,他们与北地之人已经有了信赖关系,要调动过去北地的工匠也方便。

“臣总共有四个人可以举荐——

“过去在工部任职过的官员叶青、萧将军次子萧寻初、臣妹谢知满,还有这些年为义军工坊效力颇多的管事燕玉姑娘。”

燕子这些年一直为义军效命,燕子本是她自己的小名,又是她自己在离开月县时选择了舍弃旧姓,以前也就算了,后来正儿八经要在北地谋职了才发现这个名字会让想喊姓氏的人没法称呼她。

于是她自己认了“燕”姓,又自己起了名字叫“燕玉”,也算有了大名,亲近的人还是喊她燕子或者燕姐,正经一些的场合便唤“燕姑娘”。

谢知秋道:“若沿用旧职,叶青技术精湛,又善于育教之事,弟子众多,可承接义学教学之务。

“萧寻初以钻研开发军火为主,可为军中献力。

“燕玉姑娘致力于实业,在管理工坊与工匠上甚有经验。

“至于舍妹谢知满,她理论与实践皆长,实绩亦多,在云城时,她就多次负责修订义学所用之教材以及城中弟子的考核选拔。

“臣以为,第一次新科举的主考官,不如就由她来担任。()”

这安排虽由谢知秋在朝堂上提出,但实际上当初在云城负责这一块的人,私下已经一起讨论商量好了,并分配好了各自的工作,并不真是此时才开始商量。

知满在云城时,已是墨家弟子中十分有威望的人物。

而且接下来若再收新弟子,也属于是她下一辈的人了,由知满来当考官正合适。

这既然是谢知秋亲口说的安排,而且其他朝中官员基本对墨家术没有丝毫了解,根本插不上话,这桩事当然轻而易举就算定了。

新科举的考题由知满来出,而其他一众事宜,则交由礼部负责。

礼部官员第一次主持这样的科举,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觉得很多地方很迷茫。

礼部侍郎考虑了半天,还是在这种诡异的朝堂氛围中硬着头皮开了口,道:虽说当下人手缺乏,可考生皆是男子,同平章事大人之妹若是担任此职,待放榜后,考官与考生难免会有请教、道谢之类的来往,这会不会……⒖()_[(()”

礼部侍郎很小心,这话实际并没有想要冒犯谢知秋的意思,只是想要弄清楚细节,免得之后出错。

可是他此话一出,谢知秋只是静静地望着他。

谢知秋这个人给其他人压迫感很强,以前尚且如此,如今她在朝中说一不二,这样盯着别人不说话,就更吓人了。

这时,旁边的祝维平轻咳一声,又开始友好地替谢知秋解释。

他循循善诱道:“侍郎大人,新科举是同平章事大人在云城已然摸索成熟的政策,在云城时,修习工技之术的弟子就是男女皆有,现在本来人才就不足,若是只限于男子,就少了一半劳力。

“而且,同平章事大人刚才说的是‘广征天下之英才,人人皆可参考’。”

祝维平语气放缓了一些,说:“侍郎大人直接认为这句话是只限男子考试,岂不是默认没将同平章事大人这样的女子放在这个‘人’字里吗?这可是平白无故让我国少了一半人口啊,下回莫要这样说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