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58 章(2 / 2)

加入书签

“?”

原本老老实实听着光幕发言的萧何,此刻抬起了头来。但在最初猝不及防被牵扯进话题的惊愕过后,回想起来却有几分早该如此的坦然。

他第一次见韩信就觉得没来由的亲近,既如此,成为他的知己难道是什么值得惊讶的事情吗?

但他看了一眼旁边,刘季因此看过来跃跃欲试的眼神,突然间又有一种,夹杂着“果然如此”和“怎么又是”情绪的复杂感受。

萧何:明白了,孩子捡回来之后,肯定要我帮着带是吧?

那厢萧何心情复杂,这边的萧丞相却是纯粹的追忆往事的轻松。

他自然地插进气氛稍微有点低沉的君臣相处之中:“那时候的将军啊,比起现在来虽然没小几岁,可是气质却明显稚嫩得多。”

笑意温和的长者,自然地落座到韩信的身边,伸手便接过了他捧了半天的水,抿了一口便忍不住摇头:“水都落灰了,你还喝什么。”

但这地是别人府上,他倒也不好一把就把杯中的水往地上倒干净,于是左右看了看,最后只得往案几上一放。

“落灰了而已,真打起仗来,什么水没喝过?”

韩信倒是无所谓的态度,却也随意萧相的动作。他在听到过往的故事之后,情绪其实是逐渐上扬的,于是此刻微一抬眼,看

着萧相的脸,唇角上扬着就开始调笑:“你这样操心着,倒确实有几分后世那辽国皇后……”()

?想看浮笙闲的《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萧相:倒霉孩子,这种稀奇古怪的话也是你能随便说的?

【萧何的识人眼光向来是有的,他自然能看出韩信的不可多得,而更令他兴奋的是韩信出现在汉军的时机,恰恰好是刘邦最需要他这样人才的时候。

史书上只交代了他和韩信进行了数次的交谈,却没具体记载到底都说了些什么。可是我们从后来,萧何在知道韩信东奔之后,毅然决然上演了一出月下追韩信的传奇,其实也不难猜出这些对话到底涉及了什么。

无非就是击败章邯,脱出汉中而已。对手是天下第二的名将又如何呢?韩信说话时的语气,应该是他向来惯有的轻描淡写却自信飞扬的气派,完全地把萧何的心神震慑住了。

这哪里是一般的人物能够想得出来,能够干得出来的事情呢?这不是国士,又有谁能称得上一句国士无双呢!

于是他坚定不移地向刘邦多次推荐起韩信,希望他能与韩信见上一面,并且大胆破格任用他。】

刘季麻了,是真的麻了。

“怎么之前在项羽手下,他还能有那么多耐心。”

他不可置信地握住了旁边萧何的手,欲哭无泪般的悲愤:“怎么对我的耐心就那么稀薄?怎么就不肯在我手底下多熬几个月啊?”

萧何安抚地拍了拍他的肩头,出声的语气是无奈的:“项羽那时候在打仗,只要跟在项羽身边,他有仗打,出人头地的机会也就是有的。”

无情而犀利地,他直指关键要点一针见血:“可是你那时候呢?都说了蜀地容易消磨心志。哪怕你多了汉中,也就是多出了几条出蜀的道路,对面却依旧有着重兵把守。”

“你如果短时间内得以任用韩信,他估计是有本事能在你手下人心没有散漫的时候带出蜀地的。可是你如果长时间不任用他——”

萧何想着之前讲蜀地之时的地形图,又想到后世那诸葛武侯的身影,叙述的言语停顿了半拍,继而才接了下去:“他不敢赌,时间长了,汉军还能不能有东出入关的心志吧。”

这已经不是对于刘邦和项羽两人谁的信任更高的问题了,而是纯粹的,因为当时两人面对的形势不同,韩信为了自身前途的审时度势。

【我们后来看这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将目光聚焦在萧何和韩信两个人身上。这也不奇怪,毕竟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故事太经典了,经典到让刘邦在其中只成了个配角。

可是,如果细思一下,难道刘邦在这件事上所展现出来的魄力还不足够吗?

他对于萧何数次的请求,最先往往敷衍过去,其实倒也不是没有理由在的:韩信作为一个不久前才从项羽军中逃亡过来的军士,没过多久就被提拔为将领,担当治粟都尉这样的重任(后勤保障,谁敢说不是重要地方呢?),再要重用,军中的元功宿将又要放到哪里呢?

等到萧何为了韩信,来不及通知他就跟着跑了,让他体验了一把如失左右手的怅惘之后,面对萧何又一次发自内心,但对于毫不了解韩信的刘邦来说,无异于天花乱坠的演说时,他所表现出来的信任,就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了。

一个好酒好色,向来喜欢先侮辱一下心高气傲的人才继而才好为他所用,甚至落得个傲慢无礼评价的人,竟然在压根没和韩信见面并且交流过未来方针的前提下,完全出于对萧何眼光的信任,愿意选择吉日、沐浴斋戒、周全礼节、设置将台以登台拜将。

这样的胸襟,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吗?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吗?

——这分明是三个人的绝唱啊。】!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