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领头羊带队,华夏民营零部件企业的萌芽(2 / 2)
很显然,恒一塑料厂现在就是处于产品供不应求的状态之中。
单单是宝马汽车集团这边的订单,就已经可以把它们给吃撑了。
毕竟它们现在只是一家小作坊一样的小工厂,跟后世华夏民营零部件企业产能过剩的局面是完全没有办法相比的。
「除了提升产能之外,我们也得考虑零件工艺优化方面的一些努力。」
「要尽可能的让南山科技和宝马汽车集团意识到我们的价值,这个合作才有可能长久的持续下去。」
「这两年我也利用跟宝马汽车集团外聘的一些东瀛退休工程师的交流机会了解了一下国外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情况。」
「像是一些塑料件,在丰田汽车那边是先由主机厂负责设计,然后拿图纸来选择成本最优的供应商。」
「最终会由选定的供应商跟主机厂的研发人员一起把图纸进一步的进行完善,变为最适合量产生产的状态。」
「可以说,供应商也是需要具备绘制图纸的能力才行。」
王子鸣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要不然也不会现在去开工厂。
既然都已经把工厂搞起来了,他自然是希望能够办的越大越好。
他希望将来有一天,恒一塑料厂能够成为华夏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之一。
现在是生产简单的塑料件,将来可以生产大型的复杂塑料件。
之后再进一步的拓展生产种类,成为内外饰领域的领头者。
「嗯,到时候看看厂里面哪些人有这方面的潜力,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培养一下。」
王子菲也是认可自家老哥的观点。
宝马汽车集团本身就是在营造这种研发的氛围,鼓励所有的配套厂都加大研发投入。
只是对于大部分国企配套厂来说,并不是很吃这一套。
对于他们来说,明明有订单生产的好好的,干嘛要浪费钱去搞一些虚无缥缈的研发呢?
宝马汽车集团那边也是看到了这种局面,所以才有意识的开始扶持民营配套厂的发展。
恒一塑料厂,无疑是站在了宝马汽车集团发展的风口上,只要抓住机会就能吃到红利。
……
「厂长,我们今年的营业额相比去年估计没有办法实现增长。」
「首都汽车制造厂的销量下滑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供应给宝马汽车集团的零件也在减少,不少都被切换到其他厂家生产了。」
「我听说有几家去深城建厂的厂家,现在发展的非常好。」
「我们厂是不是考虑去深城修建一个分厂,近距离的给宝马汽车集团提供配套服务呢?」
何清泉原本想着是不是可以在首都汽车附件厂安安稳稳的退休,甚至再进一步发展。
可是看现在的节奏,似乎情况有点不妙啊。
首都汽车制造厂那边,BJ212的销量今年快速的下跌,一个月已经只有不到3000辆的规模,并且还在进一步的下降。
估计等到明年这个时候,一个月还有没有2000辆都是问题。
虽然他们也做了一些努力,推出了搭载南山发动机1.5L产品的该款车型,但是整体的销量还是在下滑。
而首汽吉普那边,大部分零件都是从美利坚直接进口,给首都汽车附件厂带来的营业额影响非常的小。
原本宝马汽车集团那边,宝马之光的不少零件是从首都汽车附件厂采购的。
但是这几年陆陆续续的被切换到南山科技以及深城附近的配套厂生产。
所以哪怕是宝马汽车集团的销量在快速的增加,首都汽车附件厂的营业额也没有上升。
「我们厂的员工都在本地安家落户了,要在深城修建一个新工厂的话,估计没有几个人愿意过去呢。」
「再说了,就算是我们去深城修建工厂,宝马汽车集团就愿意给我们更多的订单吗?」
唐庆儒对何清泉的建议不是特别的感冒。
在他看来,宝马汽车集团肯定会想办法把他们踢出局的。
毕竟他们跟首都汽车制造厂的关系太密切,而宝马汽车集团又有自己的嫡系厂家。
大家的利益有冲突是必然的事情。
「我看深城那边修建的汽车工业产业园里头,也是有不少关联的配套厂。」
「一辆车上的零件那麽多,南山科技不可能全部多自己生产。」
「我们的经验相比大部分厂家来说,都算是比较丰富的。」
「只要在那边设厂了,找江辉要一些订单,应该问题不是很大。」
何清泉很早就跟江辉打交道,觉得只要自己去深城设厂,应该还是有搞头的。
奈何唐庆儒不想折腾,他也很是无奈。
原本他还挺期待唐庆儒赶紧退休,到时候他好接班。
可是现在的唐庆儒,由于很快要退休了,根本就不愿意做一些有风险的决策。
等到他退休之后,何清泉就算是顺利的接任厂长的位置,那也是一个烂摊子了。
到时候连续盈利了多年的首都汽车附件厂,很可能辉陷入到亏损的境地。
毕竟今年的销售额下滑的趋势,就已经非常的明显了。
按照这个节奏,明年的日子会更加的艰难。
如果能够把空出来的设备腾挪一部分到深城新工厂,反而有可能扭转局面。
错过了这个机会,以后就更加艰难了。
……
「厂长,宝马汽车集团那边新上市的路虎X系皮卡现在又火了。」
「给这辆皮卡供应零部件的厂家,现在都在加班加点的忙着赶零件。」
「原本我还以为皮卡在国内可能没有太大的市场,现在看来情况不是这个样子啊。」
赵光明心情很复杂的来到耿卫东的办公室。
一汽这边,虽然通过跟丰田的合作成立了一汽丰田,现在已经在销售皇冠轿车。
但是这些产品都是通过CKD零件组装的方式,产量很低,对一汽整体的发展影响并不是那麽的大。
它们跟大众汽车那边的合作谈判也已经定下来,准备生产一款轿车。
可是跟一汽丰田面临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早期的车型都是通过CKD的形式供应零件,产量有限。
「我们没有生产过皮卡,现在重新去设计也来不及了。」
「现阶段厂里面的重点是把几家合资工厂发展起来,同时把红旗轿车的销量提升起来。」
「既然宝马汽车集团那边的零部件企业发展的很快,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让采购部的人去找他们的配套厂去供应一部分零件?」
「比如让奔驰轿车的供应商也给一汽丰田或者一汽大众那边的车型推进国产化的事情?」
耿卫东现在对于宝马汽车集团的看法已经在改变。
对方已经坐稳了国内汽车行业第一的位置,把一汽远远的甩在了身后,完全看不到任何追赶的希望。
这麽一来,耿卫东反倒是松了一口气,压力没有那麽大了。
因为怎麽努力都追不上,那麽目标就是如何成为国内第二。
这个目标对一汽来说,并不是那麽的难以实现。
「这个应该是可以的,沪上大众那边去年就已经在那麽做了。」
「桑塔纳的国产化率今年能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跟他们使用了宝马汽车集团的供应商也是有关系的。」
「甚至南山科技那边也已经开始给桑塔纳那边供应零件了。」
赵光明没想到耿卫东居然会给自己交流这个话题。
这个做法显然是比他想的还要激进一些。
这似乎不是坏事啊。
零件一直通过CKD进口的话,就会耗费大量的外汇,给一汽带来很大的压力。
如果能够从国内采购,不管是从哪家配套厂购买,都能节约外汇。
到时候用有限的外汇就可以生产出更多的车型出来。
这对一汽来说,绝对是有好处的。
整体上来说,国内的汽车市场还是出于蓬勃发展的局面之中。
特别是丰田的皇冠,在南方很有知名度。
只要一汽丰田能够生产出来,基本上都不需要特别为销售发愁。
这麽好的机会,错过了就可惜啊。
「你这个时间亲自带队去深城那边考察一下,不管是南山科技,还是其他的一些配套厂。」
「只要宝马汽车集团敢用,我们有需要的话,就不用纠结对方能不能符合我们的需求。」
耿卫东觉得一汽已经到了不得不做出改变的时候了。
要不然今年宝马汽车集团的销量突破40万辆,甚至可以突破50万的话,给上级领导的刺激就太大了。
一汽肯定会承受一定的压力。
及时拥抱宝马汽车集团,学习对方的一些做法,到时候也算是一种交差了。
「没问题,我马上去跟采购部们的人联系,尽快的安排。」
「到时候我把设计丶品质和技术的负责人也都带上,最快速度的把合适的配套厂给引进到我们的体系。」
对于这种考察供应商的事情,赵光明自然是非常积极的。
很快的,他就正式的行动了起来。
这些消息,陆陆续续的,自然也会反馈到江辉这边。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