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1章 逆向操作(1 / 2)

加入书签

第691章 逆向操作

周正东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华灯初上。

他按下门铃,等刘娟过来开门,便一边往里走,一边问道,「小凡他们今天出去过没有?」

刘娟关好门,跟在后面往里走,笑道,「我们今天下午去了文物商店,周表姐几乎把文物商店里的东西都买光了,是陈哥帮忙掌的眼。」

国内还不兴先生小姐那一套,她们在这里帮忙打扫丶看家,虽说乾的就是保姆的活儿,却也不会看低了自己,对陈凡的称呼是陈哥,……其实两人都比陈凡稍大一点点,可人家确实本事大,年纪差不多的情况下,叫一声哥丶不亏。

所以对周正东和周亚丽的称呼,也是「周舅舅」和「周表姐」。

周正东听到她的话,不禁停下脚步,转过头满脸惊讶,「买光了?」

刘娟此时还有些兴奋,用力点了点头,「嗯,总共578件,除了一些不怎麽好的民窑瓷器和品相不太好的东西,其他的都买下来了。」

她说着还打了个手势,「花了8万8千美元呢!」

话一出口,她又赶紧将嘴巴捂住。

糟糕,说漏嘴了,这算不算打小报告啊?

周正东看见她的样子,自然猜到她的想法,便笑着摆摆手,「没事,那是她自己的零花钱,就是给她自己用的,只要不是乱花了就行。」

随即说着继续往里走,「他们买的东西呢?放楼上还是地下室?我也去开开眼界。」

刘娟见他似乎一点也不在意,同时也惊讶于那麽多的钱竟然只是周表姐的零花钱,整个脑瓜子都是嗡嗡的。

只是本能地跟着往前走,手指了指下面,「哦,他们在地下室。」

……

地下室里,陈凡没让别人帮忙,又找了几个大木箱子过来,将买回来的东西重新整理。

费了不少功夫,原本是按品类打包的古玩,被他整理成十来个丶按照年代时期进行分类的箱子。

忙完之后,他拍了拍手,两手叉腰微微喘了口气。

旁边周亚丽立刻端着茶杯送过来,好奇地问道,「老弟,整理好啦?」

陈凡喝了口水,随手将茶杯放到桌子上,点头笑道,「差不多了,这里年代最久的也只有两汉时期,而且数量还不多,只有寥寥几件,品质也不怎麽好,主要还是以唐宋以后的古玩为主,其中又以明清时期的最多。

可惜,时间有点紧,要不然去几个自发集市逛逛,说不定能找到春秋战国丶甚至以前的好东西来。」

这个时间点还是差了点,要到80年代中期以后,才会有更多人将自家的宝贝拿出来售卖。

到了那个时候,民间的古玩市场也重新复苏,除了交易越来越活跃之外,「打鼓丶铲地」的收货,也越来越多,一直到90年代初期,达到高峰。

所谓的「打鼓丶铲地」,指的是不同的从民间收购古玩的方式。

打鼓又被称为「打鼓儿的」,他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手里还拿着个小鼓,不用吆喝,只听见鼓声,街坊们便知道收旧货的来了。

类似的还有卖豆腐的敲梆子丶卖麦芽糖的敲铁片,还有杂货郎敲的也是拨浪鼓,行业不同丶敲的声音也就不同,反倒吆喝声很少见。

收旧货的也收古玩,那时候很多人对这类东西不怎麽懂丶拿去专门的文物收购处又嫌麻烦,便将古玩卖给收旧货的,只要价格达到心理预期就能成交。

却不知道,很多收旧货的就是这麽发家致富,捡漏最多的也是在这个时期。

知识就是财富,在这个行当里得到最淋漓尽致的体现。

另一种「铲地」,也叫「铲地皮儿」丶「下乡」,相对于打鼓的,他们则是专往乡下钻,专门收购上了年头的古物件。

由于这些人欺负农村人没见识,压价特别的狠,有时甚至一件价值好几万的古玩,5毛一块就给收了。

所以业内便称呼他们为「铲地」,或者「刮地皮」,寓意下手太狠丶刮地三尺。

至于到了后来,也就是90年代以后,这种「打鼓」丶「铲地」的事都迅速减少。

这时候人们的见识也广了嘛,没那麽容易上当受骗。之后取而代之的便是「钻门户」。

这个「钻门户」,指的就是进到别人家里,直接收购古玩。

一边是收购方,一边是要卖的货主,他们怎麽认识呢?

这中间就得靠专吃消息饭的掮客。

几乎每个地方都有那种耳目灵敏丶消息灵通的人,收购古玩的人先去找到他们,再请他们去帮忙打听谁家有宝贝。

这些人几乎都是地头蛇,跟街坊们都认识,自然会降低戒备心。而他们自己又没钱,对古玩也是一知半解,便依靠做介绍丶吃口介绍饭。

到这个时候,都还有捡漏的机会。

等到后来全民鉴宝热潮的兴起,这些掮客也没饭吃了,谁家有古董要卖,都往拍卖行或典当行送。

这时候再想捡漏,那就得配个黄金眼,别说捡漏,赌石都行。

陈凡对古玩兴趣不大,就算受到徐教授的教诲和薰陶,也只对研究古玩有兴趣,自然不会花费太多精力在这上面。

若是他常住京城,闲得无聊的时候,说不定会走街串巷,在哪儿能摸点青铜器或甲骨文回来。

既然没有,就没这个想法。

大不了等下次再来京城,嗯,周亚丽来京城,拉着她再去买一堆东西回来,简单省事。

或者等去了上海,去上海文物商店看看。

那里跟京城的文物商店又不一样,京城的文物商店是一间店铺,独立经营,而上海文物商店丶有点类似于一座商场,里面有十几二十家古玩老字号。

最早完成改造的时候,包括荣宝斋丶博古斋,都是里面的商号。

不过现在什麽情况还不知道,得去看看才清楚。

陈凡靠在桌子上,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看看正饶有兴致观察古玩的周亚丽,笑道,「这些不算什麽精品,回头你多准备点钱,买多点精品古玩放着,等宁郡王府修缮好,我来亲自布置,保证古色古香丶一见难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